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7日 24.0°C-29.5°C
澳元 : 人民币=4.73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女团”不唱不跳,凭什么带“村菇”出道?(组图)

2023-08-18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山区县城里的菌菇直播间

小田“菇娘”们忙不停

入夜的屏南是安静的。这个常住人口不到15万的县城少有步履匆匆的行人,天黑了商家就陆续闭店休息,食肆开着,却没有烦躁的客人在门口等位,过了八点,老板就翘着脚坐在店门口刷一会短视频。

只有一座三层小楼,在夜幕降临时仍在忙碌。这是屏南县农产品直播中心,主播们接力出售当地的农产品——菌菇为主,也有黄酒、银耳和金线莲。她们每个人扎两条马尾辫,穿一件红衫,讲话带点屏南口音,风格有山里姑娘的热情爽朗。

几天下来,每个人嗓音都带点嘶哑,但声量不减。这一点直接反应在隔壁那台显示器上,每场直播一开始,销售曲线就跟着往上爬,还没到6月18日,上千万的销售目标就已经完成了。

直播间的“一号人物”田小宇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增长。她每天负责清早的第一场直播,捋捋两条长辫,露出坦率又真诚的笑容。直播间里不少回头客,下单的时候留几句问候,小田哑着嗓子说“谢谢姐姐”。直播在中午结束,她又忙不迭地为短视频配音、为新产品选品,走路时前倾着身子,好像恨不得一秒到达目的地。

“女团”不唱不跳,凭什么带“村菇”出道?(组图) - 1

小田在抖音直播带货菌菇

2018年底,田小宇和丈夫杨瑞强回到屏南创业,养鸡、养竹鼠,然而创业受挫,他们架起手机开始拍短视频、做直播,接下来的两年,屏南的菌菇通过这个直播间被送上了几百万张餐桌。

如今“小田姑娘”不只是指田小宇,也是和她一样打扮、一起打拼的几位主播,更是有400多万粉丝、累计数百万单销量的农产品品牌。这个机会属于小田,也属于这些农村的宝妈、返乡的务工者,以及在屏南山间劳作的菇农们。

出路

几年前,回乡第二天,田小宇就跟着婆婆到菇棚采摘,这是生长在贵州的95后姑娘第一次见到菇棚。

屏南位处山区,海拔超过800米,林木密布,山雾缭绕,气候湿润,盛夏也凉爽。食用菌喜欢这样的条件,杨瑞强所在的村子几乎家家种菇,以前种香菇,近几年茶树菇种得多。

田小宇说,茶树菇易趋光长歪,菇棚暗不见光,菇农要套上头戴灯才能采摘。采摘在凌晨两三点开始,时机相当微妙,采早了菇还没成熟,晚了伞头就会散开,没香气、口感柴,卖不上价。

菇不等人,一年两次的采摘总耗得人心神俱疲。田小宇是带着新鲜劲来的,手生,半个小时都摘不了一筐,而公公婆婆一早上就能采出一百多筐。菇棚将近38度,汗不住地淌,摘完第一波,吃个午饭就得继续。接下来把菇烘干,装在袋子里,背到香菇市场,由本地或外来的商人收走。

采摘熬人,买卖更熬人。就像所有农产品一样,菌菇的价格总起伏不定,遇上价格不好,整年的辛苦都要打水漂。2020年的春天令人沮丧,各地的菜市、饭店暂时关闭,收购者大多来不了屏南,市场上给的价很低,菇农们又一次陷入两难——不卖没钱进账,卖了就亏。

“女团”不唱不跳,凭什么带“村菇”出道?(组图) - 2小田和丈夫杨瑞强在茶树菇菇棚

这个春天,田小宇的创业也不顺利,竹鼠养殖因疫情被迫中止,赔了一大笔钱,养鸡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盈利。此时,短视频成了意外的一条出路。

杨瑞强有时会在田小宇干活时拍几条视频。视频里她叫“小田”,这也是生活中亲友对她的称呼。在镜头里,她砍竹子做栅栏、搭鸡棚、背着玉米去喂鸡,茶树菇滞销了,她又捧着菌菇出现在镜头里,“我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帮帮妈妈。”

每一条视频都有十几万的播放量,后来小田才知道,关注她的人遍布全国,以中青年女性居多,其中包括不少年轻宝妈。小田和杨瑞强在几年前一起开过广告公司,短视频的影响力让他们惊讶,“室外打一个广告牌的影响力,远不如一条短视频。”尝到了视频的甜头,她开始在周末开直播,介绍村里的菌菇产业,也推销家里的茶树菇。

电商成了夫妻俩新的创业方向。等夏天到来,两人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条推广,是屏南县电商办的培训。小田报了名,和屏南县的其他菇农一起坐到了电商办三楼的会议室里。

讲师一开始就谈到屏南的优势——这里产业基础薄弱,但反过来说,自然风光好、农产品质量高,正好合上了城市消费者的需求。

但如何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城市的消费者或许还不习惯让菌菇成为餐桌的常客,要怎么设计和介绍产品,也就成了培训的核心。

培训之后,小田的短视频内容变得更丰富了。不只是分享乡村生活,她开始在厨房里架起镜头介绍菌菇的不同做法,拿起一包菌菇聊挑选方法,也详细讲解竹荪、羊肚菌和茶树菇的营养成分。

这一次培训会结束,讲师刘若愚成了小田夫妇的合伙人。刘若愚是屏南的女婿,也是有多年经验的电商服务商,他建议小田做产品升级。根据以往经验,组合产品往往比单一产品更畅销,于是菌菇被按照配比制成汤包,羊肚菌、鹿茸菇、虫草花等放在一起,起名“六珍汤包”。

“女团”不唱不跳,凭什么带“村菇”出道?(组图) - 3小田合伙人刘若愚与直播间的主播们

新的汤包上架,小田拍了短视频做推广,直播间里源源不断地涌进人来,同村人一起打包,杨瑞强的表妹做客服,租来的一间小仓库里堆满待发的包裹。

杨瑞强说,小田直播间的成功不算偶然,他们并不是屏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同期的培训班里,也有和他们先后一起出名的农户主播,包菇婆、杨美丽等。

背后的累积已有多年。屏南县电商办在过去几年就积累了为电商服务、做培训的经验,召开培训会的这栋楼就有不少本地电商进驻,叫“屏南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后来他的公司也开在同一栋楼里。最近几年新的变化是,屏南到福州的高速路在2019年通车,物流成本下降;两年之后,伴随单量上升,小田家的物流成本又下降了一半。

其中也有抖音平台对农村事业的扶持。最近几年,小田、杨瑞强和刘若愚参与了抖音的“山货上头条”“乡村守护人”“乡村商学堂”等助农项目,得以拓宽了更多产业和供应链资源;平时,更多人才培训活动也帮助他们与抖音的其他头部创作者进行交流。

“女团”不唱不跳,凭什么带“村菇”出道?(组图) - 4小田直播间主播参加抖音助农活动

“姐妹团”

屏南离福州车程不到三小时,年轻人大多外出读书、工作——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大城市的繁华。

比如80后阿妹,在福州做了十年奢侈品销售,业绩不错,回到屏南才松了口气。在福州,她每天上班要为通勤担忧,下班了又想家。独居又体弱的妈妈煮饭时总是多放一把米,以备她来探望,一想起锅里剩下的米饭,阿妹就难过得掉泪。

“女团”不唱不跳,凭什么带“村菇”出道?(组图) - 5小田直播间主播:阿妹

又比如90后美美。她一直生活在湿润又凉爽的屏南,喜欢在下过雨的傍晚和老公在街上散步,这几年散步的又成了一家三口、四口。

在小县城,她们需要面对这个问题:以什么为生。阿妹在屏南做过法庭速记员和淘宝客服,可收入不多;美美生了二胎,需要灵活的工作时间,但少有工作满足这个条件。

抖音直播吸引了像她们一样的屏南女性。在村里,不少和小田相似的农户架起手机,在田间地头和香菇市场里直播。2021年,阿妹报名了电商办第二期的培训,而美美则开始在自家开播,卖童装,小田看到了她拍的短视频,请电商办主任发信息邀她来参加培训。

培训班成了当地菌菇产品直播的“黄埔军校”,杨瑞强从培训班的第一期学员变成讲师,几期培训结束,阿妹、美美等先后加入公司。

再过些日子,更多主播来了,有年轻的宝妈,滴滴司机,金店的销售和豆腐店的店员。为了方便主播们照顾家庭,公司允许带孩子来,而且只要求6小时工作,不要求固定上下班时间——美美也就可以在直播的间歇回家看看孩子,中午陪哥哥吃午餐、晚上给弟弟讲故事。

此时的小田正需要帮手。她已经从最初的周末开播变成了每日开播,粉丝进直播间、下订单,也喜欢和这个爽朗的姑娘聊上几句,她往往到嘶哑不能言才下播,还觉得不舍。

新主播加入后,七个主播接力上线,直播时间变长。明亮的灯管一直开着,背景永远是是明媚又枝叶摇曳的屏南山景,主播们兴致勃勃地拿出汤包、羊肚菌 、竹荪逐一介绍。

第一次直播总是让人紧张,美美第一次上播是四月,天气还凉爽,但没说几句话就满头大汗。她已经忘了是什么让自己这么兴奋,“可能是有人不断地在评论区跟我聊天,或者是有人真的下单了。”

阿妹上播就有点硬着头皮。她背了两个多月的台本,产品的细节全部印在脑子里,但几个小时播下来却比在商场里做销售费劲得多——听众与她之间隔着两道屏幕,她看不见对方的表情,只能用最笃定、诚恳的语气向对方保证自己产品的质量。

“女团”不唱不跳,凭什么带“村菇”出道?(组图) - 6直播中的美美

那场直播结束,她才知道,自己的销售额有两万多元。这比以前在奢侈品店工作更让她开心,“以前的商店里一双鞋就五千多块,现在一单只有几十、上百块,能说服从没见面、来自全国的这么多人接受我们的产品,真的很不可思议。”

她加入公司的时候是冬天,半夜起来去接班的时候气温接近零度,快天亮时路面就会挂起薄霜,时而天上落下冰雨。长她20岁的大哥又是心疼又是不解,“一天一天地瞎折腾什么,要不就别做了吧?”但一走进直播间,她的语调就不由自主地扬起来,“大家好,我是小田的姐妹阿妹。”

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家人慢慢不再问了,“小田姑娘”们在屏南渐渐有点名气,有时候逛街吃饭,老板能认出她们来。2023年1月,央视的《三农群英会》来拍了一期节目,主播们上电视了,美美高兴地拉着妈妈一起看。

小田直播间的“里程碑”被一张张照下来,贴在直播间外的墙上——粉丝过万,到2022年底,直播间的日发货量为3万件。

“女团”不唱不跳,凭什么带“村菇”出道?(组图) - 7仓库间的打包工人们

在屏南,不只是“小田姑娘”们的生活被改变了。26岁的郑惠敏从全职妈妈成了客服主管,搭建起一整套标准化的售后处理流程;50岁的杨雪峰负责仓库管理,她做过月嫂,摆过地摊,开过小店又赔得一塌糊涂,如今购物节爆单时她忙得能走坏两双鞋垫,回到村里,大家都说她是“小田的人”,让她特别自豪。

在不断扩大的分拣、打包车间里工作的,都是当地的姐姐、阿姨,工时灵活,让她们能够随时回家。小田说,如果每天工作满6个小时,这些员工每个月的收入能超过屏南的平均水平;就算不行,这笔钱也足够补贴家用。

“一年四季喝菌汤”

电商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小田至今还记得2020年的年底,这一次卖不上价的是羊肚菌,她的直播间有了起色,把同村的菇都收来,眨眼就卖掉了。

“菌菇在村里就是货,真的卖掉才是钱,”大家总这么说。小田把菌菇卖掉,她的公公婆婆走在村里都觉得面上有光,“是光宗耀祖的感觉。”

羊肚菌从本村收到邻村,“好像十里八乡的菇都被我家收来了”,连大年三十那天全家人都在分拣、包装,有一天她从一早就打开直播,一次卖掉了10万元的菇,一个菇农一整年的收入也没这么多。

供应链很快延伸到周边县城,随着“六珍汤包”的走红,宁德各县的菌菇都不够卖了——公司也不断在全国各地收购羊肚菌、虫草花等食用菌。

为了保证菌菇的质量,每天都有近百个工人在仓库做分拣,够克重、卖相好的放进汤包。

屏南本地产的的菇当然也在售,但甚至不需要拍视频、不用在直播间做推广,只要在店铺里挂个链接,就会迅速售罄。

阿妹遇到附近古田县的一位菇农,他说,小田直播间带来的新销路,让菇农的日子都好过了不少,“以前价格忽上忽下,定价和量都是采购的人说了算,动不动就亏本,而现在终于有了稳定输出的量。”

汤包的去向是每家每户的餐桌,这是小田直播间与香菇市场最大的不同。以往人们几乎在餐厅酒楼才会吃这些菌菇,自家往往不知道怎么做,而小田姑娘们催生了新的需求。

在直播间里,小田姑娘们总是甜甜地叫姐姐——小田的粉丝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家庭的中青年女性,或许是个宝妈。

每天上午,就在直播间隔壁,小田姑娘们会用菌菇做两道菜:羊肚菌海蛎煎蛋,羊肚菌鲜虾饼,菌菇番茄排骨汤……粉丝看了菜谱,也就被顺便“种草”了。美美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一开播,就能滔滔不绝说出一连串和羊肚菌有关的菜谱:“孩子长身体,就像盖房子要打地基,你就用羊肚菌蒸鸡蛋煮面条,爸妈要控糖,孕妇一个人要吃两个人的营养,你就用羊肚菌炖猪心猪肚,炖筒骨。”

“女团”不唱不跳,凭什么带“村菇”出道?(组图) - 8小田直播间的主播们

阿妹爱琢磨台本,没事就看看别家的主播怎么推销,“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喝菌汤。”前半句是别人说的,后半句是她加的。

台本讲押韵,但爱菌菇是真的。主播们坐在一起复盘数据,发现阿妹卖羊肚菌的数据最好,美美卖汤包的数据最好。两个人把脚本拿出来讨论,也没太大差异,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美美最认可汤包,而阿妹最认可羊肚菌。“我们都是这样的,只有对产品有信心,才能讲出特别坚定的感觉,”美美总结。

阿妹对菌菇的感情能追溯到幼年,小时候家里没肉,苦行菇、牛肝菌、羊肚菌,哪一种都是山林的馈赠。

她家中也种菇,砍林木、做菌桶、杀菌、种菌丝的过程她十分熟悉,等小香菇冒出白白的小头,孩子们就拿着刀在薄膜上划出十字,圆圆的菌盖会从这个小洞里冒出来。第一茬香菇在会冬季成熟,肉质肥厚得像鲍鱼,拿来炖排骨汤或者剁碎了包饺子都是一股鲜香。

带着这样的记忆,到了直播的时候,她总会细细解释每种菌菇的奥妙:竹荪的伞裙要拿掉,不然煮在汤里就一股肥皂味;牛肝菌里可能会有虫眼,但山珍就是这样,“一半人吃,一半虫吃”;汤包里的猴头菇,放一半是为了口味,它对胃好,可是味苦,放多了反而味道不好。

偶尔场控提醒她换品,阿妹还是要说完,她想,“这可是菌菇,我要让大家都明白要怎么吃。”

更远的期待

到了菌菇采摘的季节,菇农们总需要吃得好一些,煲药膳,用猪肚兔肉做青草汤,以防持续的劳作损害健康。购物节则是主播们吃补的季节,阿妹早上总要用盐水炖一点金钱莲来润喉,每次下播也总是要静一静,喝口水,才能从直播的兴奋中平静下来。

即便是这样,她们最担心的也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自己因为身体原因突然下播,让其她同事的安排手忙脚乱。于是,哪怕再累、再哑,也要把自己的时段播满。

小田开玩笑,“你打开直播,哪个直播间的主播如果嗓音清清亮亮的,那肯定是生意不够好,”她也一样,办公室的抽屉打开,里头全是药,润喉的,止咳的,有些都已经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开的。

对这些选择回乡、留乡的年轻人来说,这份事业来得有点突然,她们本来过着平静的生活,但却突然站在了风口上。忙碌的工作不止让人憔悴,也让年轻的妈妈们感到纠结。

小田家的女儿就是在直播间门口带大的,阿妹至今还记得杨瑞强在办公桌上给女儿换纸尿裤的场景。她大一点,穿着纸尿裤满地跑,偶尔在小田直播时找妈妈,阿妹、美美就轮流把她抱在怀里;有时候等得久了,她就睡在靠墙边的床垫上,小小的一个,哪个阿姨看了都心疼,一看到玩具和裙子就一定给她买一件。

“女团”不唱不跳,凭什么带“村菇”出道?(组图) - 9小田姑娘在屏南县电商办里的直播基地

等公司有了起色,小田的公公婆婆不必再辛苦养家,可以在家带孙女。但这样一来,小田早出晚归,陪女儿的时间也少了。四岁的女儿懂事,不太粘着妈妈,她知道妈妈怕黑,甚至会在晚上来问问,“今天我要陪你睡觉吗?”

提起女儿,小田总会露出有些难过的神情,女儿忽然就长大了,错过的瞬间总让人遗憾。

大家都是这样。虽然回乡是为了照顾妈妈,但阿妹隔几周才有空回家吃顿饭;美美会在工作间歇回家看看儿子,但有时晚上直播会错过孩子们的睡前时光,“要是能跟他们聊聊在学校、幼儿园发生的事,该多好呢?”

她有时候匆匆陪过孩子就回来上播,可是这样太累了,“直播时说话没有精神,总觉得不能说服大家。”屏南夏夜的风很凉爽,但她已经好久没和老公一起在街上散步了。

不过,这些与工作伴随出现的问题,更多时候只是甜蜜的负担——事实证明,适应一个事业型的妈妈也没那么难。主播们工作忙碌,丈夫们就主动承担了更多工作,遇上小田休息,杨瑞强总会做几个好菜;另一位主播说,每次她下班补觉,6岁的女儿连走路、开门都轻手轻脚的。美美说,这不是“家庭地位提高”,夫妻、母子本来都该是平等的,“有一份事业,能和家人互相帮助,是多好的事。”

“女团”不唱不跳,凭什么带“村菇”出道?(组图) - 10小田和美美

在电商产业园的三楼,楼道里挂着吸纳人才的标语,“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唯才是举,广纳群贤”。每一个农产品公司中都传出洪亮而略带沙哑的女性声音,让来自不同城乡、全国各地的人了解屏南的农产品——不只是菌菇,也有红酒、银耳。

乡村姑娘们的自我实现需要“小田姑娘”,而屏南的农产品也需要她们。于是,小田姑娘们一次又一次推开直播间的门,站在镜头前,背景里的屏南山区总是微风阵阵,枝叶摇曳。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