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23.5°C-26.7°C
澳元 : 人民币=4.82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日本纳豆与中国豆豉营养比拼

2014-09-20 来源: 新浪健康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许多研究表明,日本纳豆含有独特的纳豆激酶,具有溶血栓、降血压、防治糖尿病等功能。而其生产原料、生产菌株甚至生产工艺都与中国传统的食品--豆豉极其相似。如果二者为一种物质或归为同类物质,那么豆豉是否也具有日本纳豆的上述保健功能呢?豆豉的市场前景是否也会有大的开发价值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采访了对此颇有研究的济南大学食品科学系张炳文教授。

  日本纳豆与中国豆豉是孪生姐妹

  据张教授介绍,日本纳豆与中国豆豉确实是一种物质,严格而形象地说日本纳豆与中国的细菌型豆豉就是一对孪生姐妹。

  豆豉始创于中国,原名“幽菽”,古时称大豆为“菽”,据《中国化学史》解释,“幽菽”是大豆煮熟后,经过幽闭发酵而成的意思,后更名为豆豉。豆豉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且经久不衰,最晚在唐代传入日本。据日本真人元开撰写的《唐大和尚东征传》叙述鉴真和尚东渡所备物资曰“备办海粮。红绿米、苓脂一百石,甜豉三十石……” 因为我国的豆豉从其制作工艺上又可分为霉菌型豆豉和细菌型豆豉两大类,而细菌型豆豉和日本纳豆的发酵菌又同为一种叫枯草杆菌的菌种,所以说我国的细菌型豆豉与日本纳豆为孪生姐妹更为贴切。

  在我国的霉菌型豆豉中有根霉型豆豉、米曲霉型豆豉及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是利用枯草杆菌在较高温度下,繁殖于蒸熟大豆上,借助其较强的蛋白酶生产出风味独特具有特异功能性的食品,其最大特点是产生黏性物质,并可拉丝。日本制作纳豆的纳豆菌也是枯草杆菌属。1905 年尺村发现纳豆上所繁殖的“拉丝”枯草杆菌这一特性,遂提出专门作为一“种”,命名为纳豆芽孢杆菌。但后来的很多专业人员在研究了纳豆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后,认为其生理学性质及其他性质与枯草杆菌相同,所以伯捷手册第6版仍将纳豆菌包括于枯草杆菌属内,迄今为止国际上也未把纳豆菌列为独立的菌种,但习惯上仍称之为纳豆杆菌。

  日本纳豆和中国豆豉的传统保健功能

  对于日本纳豆的保健功能,张教授介绍说,早在江户时代,纳豆就是一种有名的保健食品,可用来治疗风邪、醒酒,同时也用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据十八世纪日本《本朝食鉴》所载纳豆可调整肠胃、促进食欲、解毒。日本全国纳豆协同组合联合会编《纳豆沿革史》所载更是把纳豆的作用延伸到了药效上。

  关于纳豆激酶溶解血栓的作用,张炳文教授娓娓道来。当初日本须见洋行(日本酿造协会志)等首先发现纳豆中存在一种具有强烈纤溶活性的酶--纳豆激酶牗简称NK牘。通过动物血栓模型研究NK的溶栓活性发现,NK不仅抑制血栓的形成,同时还有很强的溶栓作用。这对日后在日本将纳豆激酶作为生物技术开发的第二代血栓溶解药物起了开创性的作用。另外通过类似试验,专业人员还发现了纳豆在降血压和治疗糖尿病方面的功效。

  中国的大豆制品--豆豉在中医药学上是一味中药,也是一种传统的发酵大豆食品,被我国卫生部定为第一批药食兼用品种。如中成药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中均含有豆豉。曾以其特殊的风味、独特的营养保健作用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很高的荣誉。早在中国第一部药典《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就指出:豆豉有开胃增食,消食化滞、发汗解表、除烦平喘、祛风散寒、治水土不服、解山岚瘴气等疗效。并对豆豉与其他药物配伍作用有详尽介绍:“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故能升能散,得葱发汗,得盐能吐,得酒则治风,得薤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又能止汗”。但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人们对食品消费观念的改变,又由于豆豉这种食品存在高盐且口味、档次较低等原因,多数被做成了调味品使用,因而造成国际市场竞争力弱,销售形势日趋下滑的结果。加之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人民虽然发现了豆豉类产品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但疏于文字总结,缺乏理论依据,以至于对中国豆豉保健与医疗的研究迟迟不能上升到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理论宝库中。

关键词: 纳豆豆豉营养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