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9日 25.1°C-26.7°C
澳元 : 人民币=4.71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论一座农村自建房的建成

2017-09-15 来源: 每日人物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这是Epoch非虚构故事大赛50强作品的第45篇。

以下为作者原文,未做任何改动。

没有比这更愚蠢的房子了,“我”非常反对节俭务实的爷爷奶奶只为追求面子,在原来房子有大量富余空间的情况下,要求以“我”爸肖洒为首的全家人投入四十万新建一栋基本闲置的新房,并且根本不注重住房实际的舒适程度,但在文章写作的过程中,生在城市的“我”逐渐了解了肖家巷历史,慢慢理解了农村人们对新房的追求,但也为此现象感到忧虑。

文|肖书琪

中国传媒大学

1

没有比这更愚蠢的房子了,这是我对新房子的第一印象。

两扇四开折叠仿铜门打开后,一层长方形大厅像两个被打通的车库,一张直径4米可以坐下25个人的深红色圆形餐桌满满当当占据了左边一半的地盘,右边则空空荡荡,只有墙上挂着一台大屏电视,离中线上单薄的两人沙发有足足5米的距离。

论一座农村自建房的建成 - 1

新房

我不知道谁会喜欢自己家里看起来像山寨版酒店大饭堂,但很明显,我爷爷奶奶喜欢。

爷爷名叫肖顺富,1938年出生,排行第四,沾出生晚的光,是全家唯一一个上过几年私塾的人,建国后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后来又成了校长。早上九点多上课,下午两三点放学,工资从18块涨到27块,还有退休金可以拿。他没做过什么体力活,老了也有读书人的风范,说话轻言细语,走路拄着拐杖步履缓慢,加上宽额长脸和微微前凸的下巴,坐在院子里露出农村老人特有的若有所思的神情时,他看上去就像一头和蔼可亲的老山羊。虽然爷爷乐于教导人,但在他第一次检查我课后数学题时坚持旧时要求,反对乘法交换律之后,我就拒绝再接受他的辅导。

奶奶名叫屈银香,本姓银,几岁时辗转两个寄养家庭,最后从屈家出嫁。她小学没毕业,在孩子没长大前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皮肤像浸透油脂的棕麻布,上头镶的两颗黑珍珠似的眼睛到老了依然水汪汪的,转动起来十分灵活,奶奶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十分好奇,为此曾掰断了我的玩具剑,并私吞了十根漂亮手提绳,这是她从女儿拿去送人的礼品袋上拆下来的。她动作麻利,为人节俭乃至执拗,五毛钱一碗的冰凉粉每人都有一碗,她宁愿把凉粉原样留在店里也一口不动,又曾经两次坚持吃剩菜得了急性肠胃炎被紧急送去住院。

他们俩一共有四个孩子,二男二女,两个女孩肖利贞和肖玉珍全部出嫁,小儿子肖洒离开农村定居北京,他们和大儿子肖祥春两口子以及大孙子肖勤一家三口祖孙三代三个家庭共同居住在拥有6室2厅1厨1卫的二层小楼里,两个卧室常年处于空闲状态,每年接待一下回家过年的我们。

很难想象这样两个老人会要求花四十万来建一座没什么必要的新房子,很难想象这房子属于一年在老家待不超过十天的我们,很难想象在离研究生考试只有两个月时,我被强制带着一箱子复习资料,坐了一夜火车花去参加新房子建成的庆祝仪式。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

2

武冈,一个灰蒙蒙的小县城,隶属湖南省邵阳市,距长沙五个小时车程,二十年来一直没什么大的变化,唯一一条四车道主路开车十分钟能从城头到城尾,过了被青苔和爬山虎覆盖的墨绿旧城墙就到了市中心,这儿楼房拥挤,街道狭窄,黑色四轮小轿车、溢出青菜水果的三轮车和挤着一家五口的两轮摩托车按着喇叭和街边小贩以及垃圾堆堵在一起,女人穿着假透肉丝袜踩过看不出原来颜色的松动地砖,一下雨这儿的人行道就会成为遍布“地雷”的危险区域。

从市区开车二十分钟,绕过曹家塘水库,顺着修建不到四年的水泥路一个下坡往北就到了肖家巷,肖家巷面朝西边的云山,背靠一座小山,呈环状的水泥路在山的一面从下往上圈住了零零散散四排房子,还有七栋房子散落在路的北侧沿线,住户约有120人,除了约两家异姓外全姓肖,肖家的族谱号称能追溯到宋代,从河南迁徙到湖南隆回,清末民国战乱时期第十九代人从隆回分出一支辗转到了武冈农村,到现在仍活着的第二十三代人年纪在八十上下,第二十六代人正满院子乱跑,闹得鸡飞狗跳。

九十年代之前肖家巷房子都是土坯房,建房习惯是四排三间,“排”指墙,意思是四面墙三间房,中间叫堂屋,也就是客厅,两边的房间可以做卧室,爷爷的大哥是个疯子,早早没了,在父母去世后,三兄弟分房子,三间房坐东朝西,南北向排列,土路在屋前由南向北延伸。

爷爷分到北边的小屋,在屋北边加建了一间房间,竖着向大路的方向延伸出了4米左右,中间横着做了个隔断,变成直角形的老房子就有了三个房间,凸出来的那一间加了火炕做了客厅,火炕旁砌了一个70厘米高的土灶用来酿酒,冬天可以坐在炕上拿着铁杯子烤火聊天,又顺着北边的斜屋檐起了一堵矮墙做偏房,在里头放杂物和养猪。

因为湖南多雨,房子潮湿漏雨生虫,随着人口增加而越发狭窄,大家赚钱的第一件事就是盖房。92年爷爷的三哥靠山背后的煤矿成为第一个赚钱的人,买了路北人家的宅基地盖起了肖家巷第一栋水泥楼房,把原来挨着爷爷老房子的宅基地卖给我大伯肖祥春,村里人随着打工潮流入南方城市,男人要么在工地做工要么打豆腐,女人可以做收银员、服务员、打字员等等,钱缓慢的回流给肖家巷。

爷爷和大伯靠攒下来的一万块在新的宅基地盖起一层楼房,隔了几年加建了第二层,算是肖家巷最早盖新房的一拨人,房子也是四排三间格局,左右两间分别是大伯和爷爷的卧室,中间大堂屋开门见山,进门见墙上凹进去一个四四方方的浅坑,上贴红纸毛笔竖着从左往右从上往下写族谱,整整十九代,前头烧着三炷香,纸已经被香熏黑了一块,这便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神龛了。

老人睡眠少,早上六点多便起了,奶奶或者伯母做早饭,爷爷便拿着三炷香站在神龛前,微微合上眼睛念念有词一会,向天地祖先乞求保佑全家平安,然后鞠躬上香,这又叫“唱财”,也是在祭祀财神好叫他保佑家里人,晚上五六点的时候再重复一遍。

除了早晚三炷香,鬼节和春节时也需祭祀祖先,从农历七月十一日“请回”祖先到农历七月十四日鬼节送走祖先,这三天中餐和晚餐做好了之后得摆在神龛前请他们先动筷子,春节则是把桌子摆在院子里,桌上放着用热水潦过一遍的大块猪肉和整鸡,上头分别插着两只筷子,祭祀完天地和祖先后再拿回厨房做菜。

“祭祀祖先是为了记住他们的功德,使得心灵平静,指引我们前行。”祭祀便是爷爷在家主要负责的工作,而奶奶还会打理菜地,煮饭做菜,喂鸡洗衣,忙完了便搬条凳子和爷爷一起打字牌,这种长条形的牌背面是暗红色,正面白底黑字,在上方写着中文的一到十,玩法和扑克有点相似。但更多的时候,两人无所事事的坐在屋前的院子里享受阳光,数十年如一日,屋对面的高耸入云的云山挡住了他们茫然投向远方的视线,山脚下隐隐能看到一条白色的公路。

论一座农村自建房的建成 - 2

云山脚下

按理说,爷爷奶奶的日子过得算是舒心顺意,隔壁三奶奶已经上了八十,眼睛看不清东西,走路还得让人扶着,二爷爷的儿媳妇六十多了,没法说话只能发出啊啊的怪叫,一直被人喊做哑巴,三十多岁就守了寡,仅有的两个女儿外嫁,自家的宅基地送给了过继的儿子,儿子把亲妈接过来,她只得到新房角落的一个房间,过年要么被女儿接去,多数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在房里吃年夜饭。

而爷爷奶奶的两个女儿都嫁到城里,孩子也在城里找了工作,在武冈、株洲、长沙都买了房子,每个月回来吃一两次饭,大儿子和大孙子在2010年不再出门打工,大伯和伯娘承包了一个单位的食堂,大孙子肖勤则是在市里做包工头,孩子两三岁才学会走路,奶奶总是亦步亦趋的跟在他后头伸手虚环着他。而我爸是四个兄弟姐妹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北上打拼十几年,在邵阳和北京各买了一套房子一辆车,我则是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学校的大学生,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家里还专门办了一场升学宴,请了几个厨师和帮工,记得当时摆了8桌酒席,一帮人热热闹闹的顺着大路往东,穿过田野,走了近半个小时到了一处直径约两米的圆形坟头,坟头草木茂盛,一株细树已经长了一米多高,一番清理后大伙敲锣打鼓,听礼司用故意高高低低抑扬顿挫的怪异语气,念戏文似的给阴间的第十九代先人汇报这特大喜讯。

作为辈分最高的长辈,爷爷奶奶只需在大年初一等着院子里的晚辈们拖家带口的前来拜年,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操心的了,但有一件事,他们从2001年老堂屋拆除后就开始日思夜想,2010年之后这想法更是一天重过一天,甚至超过了对日益走下坡路的身体的关心。

这件事就是,老房子。

肖家巷是务实和好面子的矛盾综合体,即使住不了多少人,没钱装修买家具也没关系,建房一定要大,要高,外面要贴上花花绿绿的瓷砖,但是为了气派好看贴的瓷砖只贴正面,侧面可以直接露出砖墙或者再刷一层水泥。这方面爷爷奶奶也显现出矛盾体的特质,他们平时十分节俭,房子的电灯十分昏暗,只简单刷过白漆,弥漫着一股潮味,房间里散落着杂物、镜子和十几年不换,落满灰尘的老式木架床,除此以外没什么别的家具,其他几个房间也只用大衣柜简单做一个隔断。

最近几年大伯终于在后面加装了卫生间和下水系统,二楼肖勤夫妇也新配置了网络电视和WiFi,在角落里给孩子放上了小天地,挂起了拼音认字图。奶奶则每年都对我妈念叨一遍:“老房子该拆了,要盖新房子了。”她的理由非常充足,“别人家房子全盖起来了,老房子太烂了,还在大马路边那么显眼,多难看啊。”

他们会把钱花在最必要的事上,盖房子显然是其中之一。

3

肖家巷家家户户知根知底,赚钱盖新房天经地义,是给自家和祖宗挣面子的好事,大伯之前盖了一栋房子,老屋自然是留给我爸来盖,我爸也能在老家有一套房子,有一个长期落脚点,这事得到了爷爷奶奶大伯和两个姑姑的支持,只有一个人反对,那就是我爸。

我爸叫肖洒,1970年出生,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分配到了邵阳工作,在那认识了我妈曾静,老爸遗传爷爷也长得一副读书人的相貌,脸庞方方正正,带着眼镜,现在走在学校里别人都自觉打招呼说“老师好”,当年戴眼镜意味着是读书人,连他外甥都为此骄傲,跟人吹嘘“我舅舅是戴眼镜的!”谁知道他的眼睛是因为在地摊上乱买十块钱的眼镜给弄近视的呢?

况且90年代下岗潮没有对普通大学生网开一面,1997年,我出生一年之后我爸下岗,1999年他只身从湖南邵阳坐硬座前往北京,做了两个月电工之后发现盖房子更赚钱,2004年经过上下班公交车上的5个月备考后成功考取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2007年我们终于在邵阳资江河边的小区内贷款买下第一套房子,这是我中学六年的常驻地。2013年我上大学前,我们终于在北京获得一处常驻地,然后每年春节前夕,我们一家四口锁上位于北京南六环外某处的房门,带上四个行李箱,或是搭出租转地铁乘火车再转两次大巴,或是开车南下一千八百公里,两天之后过长沙到达邵阳,在大年三十前赶到武冈过年。

每年只过年的时候回去住不到一周便离开,不管是大伯还是姑姑家都有空房间,何况从上大学开始算,老爸离开肖家巷已经快三十年了,虽然肖家巷仍然记挂着他——早年被打豆腐赚五十万花四十万盖房的邻居嘲笑“读书不如我打豆腐”,后来又有人听说他转了运,开个几万块的雪佛兰回去,车尾也能被棍子戳个洞,但自家外头买完房还要还贷,何必上赶着窝在老家建栋房子,去跟每年见不着几次的邻居互相攀比?建房的最大理由不过是爷爷奶奶好面子,外面的东西别人看不着,只有家里的房子是实实在在,一打眼就能瞧见的。

但通过奶奶长期不懈的曲线救国——去找我妈将几点理由翻来覆去从2010年念叨到2015年,终于让我妈意识到老人对房子的热忱之心,她同意之后转头跟我爸一说,终于把他给说动了。

“盖房子是他们最大的人生目标了。”老爸意识到,老人身体越来越不好,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越来越想要盖起新房子的原因,“我做设计的时候想着爷爷奶奶百年之后,房子第一层做灵堂,因为农村老人死后希望棺木能摆在老屋里,而不是摆在屋外或是别的房子里,老屋是爷爷奶奶结婚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生了四个孩子,根在这里,而且爷爷奶奶看中老屋,觉得它风水好,曾经有风水先生看过说这里是肖家乡最好的地方,能出大学生。”

农村离生死很近,就像东西旧了会腐化,一个老人在农村,生命一眼就望到了底,小时候在山上玩耍,死后也埋在山里。

“爷爷奶奶对生死已经觉得很自然了,”老爸谈起回家看新房,和老人商量墓地的事,“你小姑夫学易经学了十年,做的是风水先生,说爷爷奶奶生辰八字不合,活着没问题,百年后不适宜放在一块,分开一个管那方一个管这方对后代有利,爷爷奶奶也支持。给爷爷找在靠近学校那边,原来想把奶奶放在不属于肖家巷的土地上,我不同意,放那边显得很孤单,像是孤坟。最后决定奶奶放曹家塘水库边下坡旁的山上,他们已经不敢再来北京玩了,担心在外面回不来。我们到处看了一天,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学校是原来爷爷任教的地方,顺着曹家塘水库的那条路继续往北就是了,因为没有小孩子入学已经关闭了,老爸对那印象深刻,提起以前学校操场会公开放映电影,最吸引小孩的却是兜售冰棍水果的摊贩,孩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第二天天亮再来地上找有没有掉在地上的零钱,有时候能捡到一毛钱,“那时候钱多值钱啊,两毛钱可以买半斤李子,”老爸回忆了一会,很肯定的说,“我最多一次捡到五毛钱,那真是太开心了。”

4

同意盖房后不过半个月,2015年10月25日,1950年盖的老房子开始拆除,次日拆除完毕。拆除时,爷爷并没有不舍的感觉,只是“一直担心会坍塌。”

在房子开工前老爸一直在做建筑设计,找了侄子和我男友做帮工,他们三个一个是监理工程,一个学土木工程,还有一个学的是建筑设计,正好都是专业相关,鼓捣出一个经过理论验算、很有可行性的三层小楼设计方案,结果工头一看设计图就大摇其头,只想把放在中间的楼梯间和大厅右后侧的厨房换个位置,楼梯口最好能直对着门口,二三楼模仿城市楼房,上楼梯能够直达3室1厅1卫的设计也让他很不习惯,为什么不能坚持传统四排三间的布局呢?楼梯直接加在后边,想上楼进两边的卧室还得通过中间的客厅难道不好吗?

大伯也有异议,传统农村自建房为了省钱,常常把构造柱——钢筋和混泥土浇筑的维持楼房稳定增加抗震性能的柱子——省略掉,这样通常能节省一半的钢筋和混泥土,也就是三四万块钱。

后边诨名“懵四”的邻居也来凑热闹,他们家住在城里,自家老屋在我们的后方,被挡了部分视线,正好我们两栋房子之间还有一条小路,他希望我们盖新房能够往北边挪挪把小路占了,和大伯家的房子墙贴墙把给他把屋前让出一条正路来。要知道,爷爷奶奶住在一层,也就是进门大厅的左后方,要是墙贴着墙他们俩的房间也不用开窗户了,何况谁见过两栋房子前后错位又紧贴着呢,住的难受看着不美观,占的还是公家的路,让出来的却是我们的宅基地,这种无理的要求爷爷奶奶和大伯也是一口答应,老爸再去反悔,两家的纠纷持续了一两个月。

以上都被老爸一票否决掉之后,就是按部就班的测量、放线、挖槽、打基脚、浇筑地梁、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泥土,整个打基础的过程耗时五天左右,然后是盖第一层,砌砖、加构造柱、圈梁等完事后,要在一层搭起密密麻麻的脚手架——这叫做“满堂红”——安装模板后好进行一层顶板施工。然后是照样搭第二层,然后是第三层,一层大约耗时两周左右,中途可能因为人力或是材料的缺乏拖延了时间,在3、4月份才完工。

随即新房子的装修工程开始了,房屋外墙刮腻子之后就可以喷上灰色真石漆,为此还不得不把大伯在墙上贴了两圈的白瓷砖揭下来,在墙上留下了两排瓷砖印,又劝说师傅改变在屋檐下竖着贴瓷砖当滴檐防止雨水流到墙面上的传统做法,这样并不美观还容易有瓷砖掉落的危险,其实只需要在屋檐下多刷一层水泥就能有同样的效果,隐蔽又安全。其他的装修并没有对农村审美产生太大冲击,每层都有的卫生间虽然没做干湿分区,也为老人方便装上马桶,堂屋地面铺水磨石,二层三层客厅和走廊铺瓷砖,卧室用木地板,楼梯用大理石,然后给屋子里装上明亮的LED节能灯,每个卧室都买了一张新的大床,堂屋右边正对门口的墙壁上安装了淘宝定制的实木神龛,漆成老红色,金色仿宋体将族谱详细的记录到24代,上头从右往左写着四个大字“世代荣昌”,新房子就这样在8月份搞定了。

这是一栋坐东朝西的白色小楼,楼层之间配以灰色条纹,正对一层是两扇四开深红色仿铜门,仰头可以看见二三层右侧客厅墨绿色的窗户,左侧卧房外有一道直角回廊,担心太阳西晒,西边并没有开窗,卧室对着北面开窗,又有扇门通向回廊,方便欣赏云山的景色。

一楼堂屋呈长方形,卫生间和楼梯在中部,左右两边分别是卧室和厨房,楼上大厅的位置被设计成卧室和客厅,卫生间和楼梯两边分别是一间卧室和一间活动室,现在万事俱备,只等十月份“过火”仪式。

5

爷爷虚岁八十的生日宴定在2016年10月1日中午,这也是新房子成立的庆祝宴会,一共摆了四十桌酒席,从大伯的房子一直摆到新房大厅,各路亲戚来了四百人余人,包括肖家巷四五十号人和曹家塘大坪村里的人,奶奶、妈妈、伯娘娘家以及姑父的亲戚都来齐了,大部分人我连面都没见过,有的人连老爸都不知道是谁。曾经和家里有矛盾的人也都来了,老爸解释说,“这现象其实并不多见,主要是爷爷老了,以前的恩怨也就算作一笔勾销。”计划宴会时首先通知了家务长,也就是在村里比较有威信、性格开朗识文断字还乐意管闲事的人作为牵头的来分配具体的事项,请帖是全家商量后发放的,还请了账簿来记账。

论一座农村自建房的建成 - 3

庆祝宴会

坐在新房堂屋里吃饭的就是我们一大家人、关系近的亲戚和村里的长辈,宴会刚开吃,家务长站起来发表了一长串讲话,中心内容是感谢大家的到来和祝愿更美好的未来,爷爷奶奶乐呵呵的听着,很多人都埋头吃饭,请来的帮工忙着在铺着红色透明塑料布的桌子中间穿梭上菜,菜用不锈钢桶装出来,再用大勺分装进大碗里,用木盘一口气装八碗(底下六碗上头再叠两个)送到每桌,这样一个人也要送五次,才算上完一道菜,而一桌菜一共十二道,多数是红辣椒和红油爆炒的牛肚、牛肉等荤菜,只有一两道诸如红枣炖鸡的清淡菜品。

实际上真正的过火仪式在凌晨已经完成了。传统习俗要求住进新房子的这家人择一良辰吉时,从原来住的地方带着火种到新家的厨房点燃,象征着“我们可以在里面生活了。”

小姑夫认为我们应当在寅时也就是凌晨三到五点之间过火。当天晚上我们就睡在新房里,两个姑姑负责安排过火仪式,她们定了三点的闹钟,时间一到所有人稀稀拉拉的下楼。黑黝黝的天上只有稀疏几点星光,四周漆黑一片,大伯家只亮了盏昏黄的灯,最亮的便是新房子一楼大厅的白色灯光,茫茫然照亮了屋前铺平的水泥路。

在燃放了冲天炮之后,除了最小的重孙子可以享受由妈妈抱着睡觉的特权之外,每个人手里都分发了一些生活用品,这个没有太大计较,妈妈、妹妹和我手里一人抱着两个枕头,姑姑抱着被子,大伯和肖勤挑着一担柴火,木炭烧着火从灶里拿出来放在一个火凳里——这种凳子底下是一个火桶,由老爸提着,这意味着他是这栋房子的主人,一行人在夜色中排着队,都困的不想说话,又像在经历某个清醒的梦境,陪着周围田地里蛙声一片,带着一点神秘古老的味道。

老爸打头把火提进了厨房,爷爷奶奶站在灯光大亮的堂屋里满脸喜色的分发红包,然后带着全家人在神龛前拜了三拜,敬祖先敬天地,上了三炷香,整个过火仪式大约花了半个小时,就这样结束了,每个人分头回床上睡觉。

三层楼房的分配是这样的,一楼给爷爷奶奶住,厨房也在一楼,二楼属于我们家,三楼住的是肖勤一家三口,他们把原来房子里的电视、WiFi和孩子的小天地都搬了过来,楼梯口放了鞋架,相比起来,二楼客厅只有沙发,显得较为空荡。

堂屋可笑的大圆桌倒是真的发挥了他的作用,一大家子人吃饭真可谓“四世同堂”,四代人加起来足有23人,正好坐满一圈,春节时老爸又和人组织了一场全村聚会,有二十多个肖家巷的男人们都前来吃饭,还有住在城里的人专门赶过来参与讨论的。

“肖家巷因为这几年大家都想着要赚钱,为了一点利益闹出很多纠纷,这次是号召大家要忘记之前的那些东西,那些老一辈的小矛盾小疙瘩,要想有什么好点子为肖家巷做点事,要做贡献。”老爸说,“爷爷奶奶不出席,他们只要家里人多热闹就很开心,感觉肖家巷在兴旺起来,”

房子建成后,老爸算了一笔账,自家出了17万,爷爷奶奶出了11万,大伯五万,肖勤没出钱但一直在做工,两个姑姑一人出了两三万,整栋新房花费了约四十万,“这是一家人一起建起来的房子。”

这让他想起过去的时光,那时候他正要上小学,大伯十二三岁,因为家里缺少劳动力已经要加入生产队去赚3分的工分了,他被安排在水稻“双抢”也就是抢收庄稼抢种庄稼的时候做抱禾递送的工作,开工的前一晚大队在打牙祭,杀鹅宰鸭,老爸眼巴巴的等着蹭了两块肉才安安心心的睡着了。

“感觉伯伯的人生从那时开始走向社会了。”老爸回忆起我的两个姑姑也是如此,奶奶安排他去喊读高中的姐姐回家干活,他直接进的教室,他姐姐马上拿起来包就走,虽然读书很有天分,但最后没考上大学。他是读书最好的那一个,去市里上初中的时候,大伯留在家里干活,爷爷奶奶还有姑姑挑着行李和大米走了两个小时的路送他到学校,那时候他一个月的生活费是交给食堂的30斤大米和9块菜钱。

“现在我们应该要对家人好一点。”他总结道。

实际上,他是最喜欢回忆过去讲述过去的,肖家巷充斥了太多的回忆,他记得五岁时去曹家塘水库边上的山坡放牛,躺在草地上觉得这里就是世界中心;他记得老屋前头长满青苔的大水缸是他们从小用来存水的,记得当时不明白为什么太阳下到云山后头天就黑了;在老房子拆除前,除了老爸远程要求的给老房子外面拍几个全方位的视频外,没有任何人有拍照留念的意图,这几段视频也随着聊天记录的消除消失了,也不知道是否保存下来。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很多照片、视频、时钟、备忘录等各种记录生活的工具,但农村仍然习惯了生活从一天流向另一天,习惯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只用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新一代人的出生、新房子的建起来标记时间的流逝,在牢牢抓住崭新美好的生活之前,他们无暇怀念旧日的离去。

“肖家巷是不是可以发展旅游业?号召大家全种上油菜花,发展旅游业,周末可以到云山脚下自驾游,自家房子还可以做农家院提供饭和住宿。”村里有人打电话给我爸,随时观察经济新动向,思考有什么赚钱的点子并随时做出改变,务实的特点再一次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新鲜的事物如春天的韭菜,割一茬又长一茬,物质的世界里,可供攀比的事物无需再一一列举。由大城市定义,由打工潮带回乡下的美好生活是否真的适合他们呢?年轻人像是成熟的庄稼被不同的城市收割,留下种子在乡村里生长,发芽后又被带进城市,许多自建房的房间如我们新房的二楼一般空空荡荡落满灰尘,老一辈人走后,家族祖先观念衰亡后,村里毗邻而局,节日里互相走动的社群关系能维持多久?又有多少在外打工完成农村到城市转变的人会觉得在遥远的老家建起一栋闲置的房子是一种荣耀?

住在新房三楼还不到一年,肖勤夫妇已经打算借钱在城里买新房了。

50强作品微信评选规则

8月18日起,50强作品在“每日人物”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展示,统一按照作品提交顺序发布,每天发布2部。72小时后,计算单篇文章点赞数总和。微信评选期间,评审组对50强作品进行交叉打分,得出单篇文章分数。

单篇作品总分=微信点赞成绩(15%)+评审组作品打分(85%)

50强微信评选全部结束后,总分前10名进入决赛,并来京进行现场比赛,角逐一二三等奖。10强名单将于评审结束后在刺猬公社、每日人物、AI财经社微信公布。第11-50名分别对应优胜、优秀、入围奖(具体请查看大赛奖项)。

注:主办方将实时监测点赞数据,坚决杜绝刷票现象。“清博大数据”独家提供全程数据监控支持,一旦发现有刷数据行为,取消比赛资格。

主办:刺猬公社 每日人物 AI财经社

特别支持:蚂蚁金服商学院

论一座农村自建房的建成 - 4

文章为原作者授权发布,侵权必究。

后台回复“进群”加入每人部落

▼点击查看50强名单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