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21.8°C-23.0°C
澳元 : 人民币=4.86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意商会副会长:中企海外购并后要善用外方团队的本地知识

2017-10-21 来源: 财新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财新网】(世界说 宋宇航 余佩桦)据荣鼎谘询和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数据,从2000到2016年,意大利在欧盟各国中,累计获得中国在欧盟直接投资总额的12.7%,位居欧洲第三,仅次于英国和德国。

近日,财新世界说记者就中意两国投资趋势采访了中国意大利商会副会长、思朴锐华信息技术公司中国首席执行官马可歌斯帕罗尼(Marco Gasparroni)。

1999年,歌斯帕罗尼在中国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协助意大利企业了解中国市场,并在中国开展业务。此后,他经常因工作来往于中欧之间。

歌斯帕罗尼回忆自己刚到中国工作时,中国渴求从外国公司取得技术和经验,给予外企许多投资优惠,但两国市场情况相差极大,他很难说服意大利企业到中国投资。他解释,意大利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其弹性和团体战致胜,面对当时各项条件较还不成熟的中国市场,这些公司倾向专注欧洲市场,服务他们的主要客户。

歌斯帕罗尼说,从2006年左右,中国开始提高工资水平,降低对外资依赖,带动内需消费。外资开始将中国当作市场,在中国设厂、卖给中国人,而不只是在中国设厂并出口产品到其他国家。但中国和欧洲之间存在信息落差,不是所有欧洲企业都察觉到了这项变化。

他观察,到了最近2至3年,欧洲公司多已了解中国市场已经变得更复杂且庞大,且愿意在中国做更多投资,生产品质更高的产品。例如,他曾参访某家巧克力制造商,他们将全球最好的制造设备放在中国厂,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是未来最重要的市场。这是中国制造在价值链上的爬升。

歌斯帕罗尼说,另一方面,从2012至2014年,开始有更多中国企业前往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海外市场进行并购,藉此进入新市场,取得中国所缺乏的技术和人才。

他观察,在意大利,中企主要投资于传统产业的尖端技术,而其他国家的跨国企业在意大利则更多地投资于生物科技、航空航天、信息科技等新兴产业。

他认为,这样的趋势来自于中国本土企业现阶段的需求。而他推荐中国企业应该更加关注意大利环境保护产业的机会。

歌斯帕罗尼分析,这些出海中企的主要挑战在于了解海外市场的运作方式,以及如何藉由并购海外公司获利。

他说,许多中国公司甚至把优秀的年轻经理人、工程师送出国,他们多具有海外留学的经验、具有很高的潜力,但是,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制于中国总部的管理方式。

他举例,曾有家中国企业收购了一家设计精美且历史悠久的意大利摩托车品牌,这家意大利公司具有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系统,但接手的中国经营者继续用中国本地的思维来管理,因而未能完全发挥这家意大利公司的潜力。并购之后,这个品牌在中国市场获得很好的进展,但在国际市场并未做出更多的拓展。

现在,歌斯帕罗尼仍经常在中国街头看到这个品牌的摩托车,“依然很美、品质良好,但它们在欧洲的市占率正在下降中”,他说。

歌斯帕罗尼认为,中联重科(000157.SZ)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是个正面的案例,而这两家公司原都是业内排行全球前五的公司。他说,中联重科的中国高层很清楚,他们自己比任何人都懂中国市场,但是意大利公司更懂国际市场,所以中国总部便让意大利团队管理海外业务。最终,这家公司在全球都实现了成长。两国团队不仅整合了技术,还整合了管理。

歌斯帕罗尼指出,中企出海并购后,整合双边公司的管理方式很重要;各国都有不同的职场文化,要因地制宜。虽然,近年来更多中国公司开始采用更“国际化”的管理方式,但通常这只代表管理风格更“美国化”。但事实上,各国都有不同的文化,即使同样在欧洲,适合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管理方式都不同。■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