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19.6°C-23.0°C
澳元 : 人民币=4.83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极氪汽车按下快进键,李书福“孤注一掷”?

2021-09-13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鞭牛士”(ID:bianews8),作者:张宇,36氪经授权发布。

发布至今尚不足半年时间,首款量产车型仍不见踪影,甚至还陷入了“退订”风波,但极氪汽车的估值已直逼580亿元。

8月27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极氪”与英特尔资本、宁德时代、哔哩哔哩、鸿商集团和博裕投资5家生态伙伴正式签署共创共投战略投资协议,新发行共计为5亿美元的Pre-A系列优先股,约占发行后总股本的5.6%。按此估算,极氪汽车的估值已达89.28亿美元(约合577亿元人民币)。

“共投共创的深意在于将所有参与者的利益统一起来,集各家之长一起造车。”一位汽车行业人士向「鞭牛士」表示,“英特尔资本可以在芯片和无人驾驶方面为极氪汽车赋能,B站深谙年轻群体的喜好,在品牌建设与推广方面独具优势,而宁德时代是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巨头,鸿商集团和博裕投资则在原材料、供应链、新消费等方面见长。”

斩获巨额融资之后,极氪汽车在补能生态建设上的一系列动作也浮出了水面。8月29日,极氪汽车在第二十四届成都国际车展上对外发布了其能源品牌ZEEKR Power,补能方案包括上门充电、移动充电车、自建自营充电站等,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建设完成290座充电站、2800个充电桩。

事实上,极氪汽车从发布开始便仿佛按下“快进键”。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其先后完成了品牌发布、预售上市、产品订单售罄、架构调整等一系列工作。

“极氪汽车是吉利汽车撬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支点。”上述行业人士认为,吉利汽车一直没能把燃油车市场上的辉煌复制到新能源汽车上来,某种程度上,极氪汽车的诞生具象化了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危机感和野心。

该行业人士还指出,虽然此前吉利汽车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转而为极氪汽车探索外部融资方案,并且极氪汽车也表示过目前没有明确的IPO计划,但随着共创共投进一步落地,极氪汽车独立上市的进程或将进一步加速。

背水一战,李书福押注极氪汽车

一直以来,吉利汽车的新能源之路走得并不顺遂。

2015年11月,吉利汽车曾发布过“蓝色吉利行动”,其目标是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到整体销量的90%以上。在当时,“蓝色吉利行动”被认为是一个相当激进的计划,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的销量在2015年时刚刚迈进20万辆的门槛,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仅有1%左右。

“有点超前了。”一位新能源汽车从业者直呼,“2015年,发展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外部条件都还没有形成,包括市场教育、消费者认知、供应链和三电系统等等,就连造车新势力头部玩家中的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也才刚刚成立。”

时间很快进入到2020年,从实际销量来看,“蓝色吉利行动”显然没能成功。根据吉利汽车2020年财报,吉利汽车新车全年累计销量为132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8万辆,同比下滑39.8%,仅占整体销量的5.2%。而在2019年时,其新能源汽车销量还是11.3万辆,占比8.3%。

在吉利汽车内部,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整体销量的5.2%,而在整个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影响力也微乎其微,其所占市场份额只有4.9%。不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2017年以来,吉利汽车在燃油车市场已连续4年夺得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

“车海战术”便是在这种割裂的背景之下诞生的竞争手段。除了吉利品牌外,吉利汽车旗下还拥有领克、几何、极星、宝腾、枫叶等品牌,也因此,一个广为流传的调侃是,吉利拥有多少品牌和车型,恐怕连吉利内部人士也不一定清楚。

“太杂太乱了。”上述从业者认为,吉利汽车旗下品牌众多、车型错综复杂,差异化定位也不清晰,容易导致内耗,并且“令人眼花缭乱”。

相比之下,与吉利汽车并称为中国三大自主汽车品牌的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却一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疆拓土,甚至出海挣起了dollar。反观吉利汽车,尽管新能源车型众多,却始终没有一款有影响力的产品问世。

李书福迫切需要一块能打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敲门砖。

今年2月,李书福发表万字长文表示“基于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及应用环境变化,吉利推出了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其一是主攻新能源汽车与节能,体现为混合动力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和小排量节能汽车;其二则是发展智能化纯电动汽车,组建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正面参与智能化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

极氪汽车成为了第二个“蓝色吉利行动”的载体。

8月18日,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公布了吉利汽车的五年发展计划:到2025年,市占率稳居中国品牌第一,实现年销量365万辆,其中智能电动汽车占比达到30%以上。极氪汽车到2025年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销量达到65万辆。

与遥远的五年发展计划相比,其眼下的计划似乎也不太容易达成。2021年1月,吉利汽车将全年销量目标定为153万辆,但根据2021年上半年财报,吉利汽车共售出了63.02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9%,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3.07万辆,与去年同期相差无几。这也就意味着,下半年吉利汽车将面临平均每月至少销售15万辆汽车的压力。

车主维权,极氪汽车陷入“退订”风波

李书福将破局的希望押注在了极氪汽车身上,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极氪汽车很快便遭遇了一场“退订”风波。从万人追捧到口碑面临崩塌,极氪汽车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

4月15日,极氪汽车正式发布了极氪001,在开放预订后的3个小时内,极氪汽车就已收到大定近2000单;2个月后,有媒体称其订单甚至突破了7万。

反转出现在6月15日。当时,极氪汽车CEO安聪慧称,极氪汽车启动预售至今,2021年的可交付定单已全部售罄,从当日起,极氪汽车将不得不停止接收意向金。

然而此时极氪汽车却被曝出在停止接收订单后悄悄更改了车型配置,如宣传的标配变选装,800V超级充电缩水到400V,保时捷同款变速箱消失等。这让很多已经下定的极氪用户感到愤怒,不少极氪用户开始自嘲莫名其妙的成了“韭菜”。

按照极氪汽车规定,2000元意向金可退,5000元的“大定”不可退。因为“大定”意味着企业收到了用户“确定的购买信号”,可按照这一顺序开始排产。因此在闲鱼上出现了不少转卖极氪001订单的信息。

一时间,极氪汽车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极氪APP社区里,不少极氪用户评论道“越到交车时间,失望就越大”“5000大定,4000赔钱出”“跟极氪的关系就像夫妻,虽然很爱你,但是我不想猜来猜去,真的累的,转让大定”“太令人失望了”。

针对负面评论和用户诉求,极氪汽车迟迟没有回应,同时有极氪用户透露,有些负面评论已遭官方删除,而这进一步拉升了极氪用户的不满情绪。

“退订”风波持续近一个月,负面舆论仍在不断发酵。直到7月12日,安聪慧才在极氪APP社区里发文致歉,称“作为一个年轻的品牌,极氪不是完美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致歉信中,他给出了不少新的解决方案,首先,对所有用户开放三项新配置(钢琴黑色运动组件、副驾座椅通风以及EC光感天幕)选装,由此产生的额外收入由极氪承担等;其次,用户在锁单的时候享受2021年国家补贴,如果延期到2022年交付极氪将承担国补差价,同时为延期交付给予补偿等。

上述行业人士认为,虽然“退订”风波已告一段落,用户诉求也得到了妥善处理,但这场风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信任危机在短期内无法修复,甚至会导致消费者对品牌失去信心,未来应该引以为戒。”

极氪汽车,直面重重挑战

更大的危机来自外部。

6月28日,长城汽车在其举办的第八届科技节上,向外界宣布了未来五年的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球销量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三大自主汽车品牌中,吉利是唯一一个同比销量下滑的品牌。作为对比,2021年上半年,长城汽车销量为61.8万辆,同比增长25.3%;比亚迪销量为24.67万辆,同比增长10.6%。如果具体到新能源汽车,2021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5.46万辆,同比增长154.76%;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26万辆,同比增长371.15%。

一个不可置否的事实是,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奋起直追,正以极大的市场增速迅速赶超吉利汽车。

造车新势力也对吉利新能源汽车形成了包围之势。根据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公布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其销量分别为41956辆、30738辆和30154辆。

在外部竞争环境如此激烈的背景下,极氪汽车能撑起李书福的新能源梦吗?在上述行业人士看来,极氪汽车至少需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投入。根据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的半年报,三者的净亏损分别为55.34亿元、19.81亿元和5.95亿元。而深陷巨额亏损背后,是不得不支出的投入。截至6月30日,三者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5.71亿元、13.99亿元和11.68亿元,占各自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8%、20.84%和13.56%。

销售及管理费用也是需要投入的一部分。截至6月30日,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的销售及管理费用分别为26.95亿元、17.52亿元和13.1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列分别为16.81%、26.10%和15.28%。

此外,除了研发费用、销售及管理费用的投入,三家新能源车企在构建销售网络、拓宽市场渠道上也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根据半年报,截至6月30日,小鹏汽车建立了200家门店和64家服务中心,覆盖74座城市;蔚来汽车在128座城市拥有25家蔚来中心和243家蔚来空间;而理想汽车则拥有97家零售中心,覆盖64座城市,以及在127座城市布局了167家售后维修中心。

芯片短缺是极氪汽车需要直面的另一个挑战。从上市汽车企业的半年报来看,芯片短缺已对整行业造成了显著影响。

一个可以列举的例子是上汽集团。2021年二季度,上汽集团的总营收为1770亿元,同比下降0.45%,环比下降6.4%;归母净利润为64.67亿元,同比下降11.1%,环比下降5.54%,上汽集团在半年报中直言:“报告期内,全球车用芯片供应严重短缺,对公司生产和批发销量的完成进度造成较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车也在半年报中也提到,“相信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将于今年余下时间逐渐消散,唯芯片短缺会于期内持续造成影响”。另外,江淮汽车、江铃汽车、东风集团也都在半年报中提及了未来将面临芯片短缺的风险。

根据吉利汽车的规划,极氪001将在10月迎来交付,3年内,极氪汽车还将推出6款全新车型,涵盖SUV及MPV。到2025年,极氪汽车的销量将达到 65 万辆。

“极氪汽车的计划实现起来绝非易事。大象转身,势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内忧外患之下,极氪汽车想要突围想必没有那么简单。”上述行业人士直言。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