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8日 22.3°C-24.5°C
澳元 : 人民币=4.73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吃货的境界:古人还吃过大恐龙?

2021-11-11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注重吃,4000年前的青海喇家遗址中竟然有米粉做的细面条,周初燕国国君派人千里迢迢的送食物给父亲召公奭,春秋孔子曾理直气壮地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认为在吃上面花多少功夫都是应该的,《论语》中“食”字与“政”字竟然都出现41次,甚至更夸张的是,古代圣人还将吃与治国联系在了一起,老子曾风轻云淡地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反过来就是“烹小鲜如治大国”。到了后世,古代大家“好吃”到了新境界,以至他们的名字就是一道菜,比如东坡肉、宫保鸡丁(左宗棠鸡)等等。

翻开中国古书,吃货可谓比比皆是,蔚为大观,让人惊讶不已惊叹不已,如果越是吃货越有罪,可能90%以上的古代文豪都要被判无期徒刑。那么,中国古人到底有多能吃呢?鲜为人知的是,他们竟然还曾吃过大恐龙。

中国吃货的境界:古人还吃过大恐龙? - 1

19世纪末,王懿荣等人偶然发现了甲骨文,而在他们发现之前,这些刻写文字的甲骨其实是被磨成粉吃的,当成一味中药吃掉。究竟被吃了多少,我们也不知道,说不定我们苦苦追寻的夏朝文字记载就被清朝人吃掉了。

在中医中,不少药物就是动物骨头,其中有一味药叫“龙骨”,这种说法始于中国最古老的大约始于战国的药典《神农本草经》,“龙骨,味甘,平,五毒。生川谷及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书中还首次提出龙骨乃“龙死之骨也”的观点,认为龙与蛇蜕皮一样会脱胎换骨。

中国吃货的境界:古人还吃过大恐龙? - 2

问题在于,龙骨到底是什么呢?三国华佗弟子吴普在《神龙本草》中说“生晋地山谷阴,大水所过处,是死龙骨”,南北朝陶弘景说“今多出梁、益、巴中”,其中梁地在河南东部、山东南部,益与巴中主要是四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曾在崖中崩出一副,肢体头角皆备,不知蜕耶毙耶?谓之蜕毙,则有形之物,不得生见,死方可见;谓之化,则其形独不可化欤?”

根据文献记载,古代龙骨产于“晋地”、“鲁地”、“蜀地”,而这些都是如今大量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同时,由于文献中说龙骨是龙的骨骼,或是龙死所留,或是龙蜕形所留。另外,由于古人只能见到恐龙化石,却见不到真的恐龙,产生了为何“不得生见,死方可见”的疑惑,明明看到了恐龙化石,却在现实中找不到对应的动物,非常符合恐龙的实际情况。因此,综合这三点可见所谓龙骨其实就是恐龙化石。

恐龙化石的出现让古人非常难以理解,于是逐渐就将之神化为不可见的生物,进而产生了崇拜心理,也就是说中国龙的原型是恐龙。

中国吃货的境界:古人还吃过大恐龙? - 3

由于龙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因此很多人认为真龙蜕变留下的龙骨具有神奇的功效,于是将之作为一剂中药。

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志》中记载,在四川五城县“玄武山一名三隅山,山出龙骨。传云龙升其山,值天门闭,龙升不达遂死于地,后没入地下,民间掘其骨入药用。”当时人们认为是龙骨,就将之磨粉下药吃掉。1957年,四川合川马门溪龙发现恐龙化石时,就有不少百姓敲下化石用作药材。可见,从古至今,古人对恐龙一直“敲骨吸髓”,已经不知道吃了多少恐龙骨头。

当然,恐龙化石可遇而不可求,后世的龙骨一般不是恐龙之骨,而是大象、犀牛、牛、鹿之类的骨骼化石,还有南路货和北路货之别,但包括恐龙在内的这些化石的确具有镇静、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古人以此治疗一些止血、宁神的疾病。

中国吃货的境界:古人还吃过大恐龙? - 4

除了吃恐龙骨骼化石之外,古人极有可能还吃过恐龙蛋。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的一位奇才,道家著名学者,闻名天下的炼丹师,朝廷经常向他咨询政事所以被称为“山中宰相”,还是一位科学家,提出了琥珀化石成因的观点——“琥珀,旧说松脂沦入地千年所化”,与琥珀成因非常相似,应该是人类最早对琥珀化石的观察和记录。此外,陶弘景还更是一代名医,在他的《本草经集注》中提到:“云皆是龙蜕,非实死也。比来巴中数得龙胞,吾自亲见形体具存,云治产难,产后余疾,正当末服之。”这里所谓的“龙胞”,应该就是恐龙蛋胚胎化石,陶弘景亲眼见过。落在一代名医手里,想必“龙胞”命运已经注定,大概被他下药给人吃了。

中国吃货的境界:古人还吃过大恐龙? - 5

无论是吃龙骨,还是吃“龙胞”,看似只是为了治病,但背后却有着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吃出来的经验。想必在发现恐龙化石之后,因为这种生物的神秘性,让古人以为食之具有神奇的功效,进而吃过不少,最终在像神农尝百草一样的过程中,古人慢慢发现了龙骨可以治疗的疾病。

其实,不仅仅是恐龙化石,中药里还有很多药物,都让人觉得奇奇怪怪,但又的确具有某些疗效。显然,发现它们疗效的过程,想必就是古人长期吃出来的经验。

因此,想要知道中国古人有多能吃,不用查看什么文献,大概只要掏出一本中医药典,看一看就明白了。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