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19.0°C-20.0°C
澳元 : 人民币=4.81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贺子珍别离毛泽东22年,重逢后毛主席问:当初你为何一定要走?

2021-11-22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1959年,毛主席和贺子珍同志相见。见到毛主席的一瞬间,贺子珍热泪盈眶,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未语泪先流”,她有很多很多话想跟毛泽东同志讲。

距离最后一次在延安相见,已经过去了22年。22年,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天地焕然一新。她和毛泽东同志两人之间已经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贺子珍别离毛泽东22年,重逢后毛主席问:当初你为何一定要走? - 1

贺子珍与毛泽东

缺席彼此的生命已经太久了,那些很关键的时刻,他们没有共同经历。贺子珍一时之间,始终想不起来该说什么。

忽然,毛泽东同志叹了一口气,极其认真地问贺子珍:

“你当初为何一定要走?为什么非走不可?我多少次挽留你,拜托其他同志说情,为何你执意要走?”

贺子珍愣住了,这个问题,她也曾无数次问过自己。为什么?是负气出走?是感情不再?她陪着毛泽东同志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为何一定要在日子好转之后坚持要离开?

贺子珍为何一定要走?

贺子珍同志受了很多很多苦,她是最爱毛泽东的那一个。毛主席也承认,

“贺子珍最爱我”。

那他们为何会分开?贺子珍究竟是因何故一定要走?

贺子珍与毛泽东到达延安后,生下了第五个孩子,也就是李敏,小名娇娇。贺子珍生产时条件艰苦,外面透风,在那个艰难的年代,贺子珍是在用生命生孩子。如果有一点闪失,就过不了鬼门关。

贺子珍别离毛泽东22年,重逢后毛主席问:当初你为何一定要走? - 2

她生下第五个孩子之后,已经不想再生孩子了。她的五个孩子,夭折的夭折,托人领养的,很多找寻不到了。她在长征路上生的孩子,都找好心人抚养了。贺子珍生下孩子,身上还流着血,一刻也没有歇息,就跟着部队往前走。

贺子珍有铁打的意志,可她和其他人一样,是个活生生的人,她没有铁打的身体

。生孩子过多以及生孩子没有及时得到休养所带来的身体抱恙令她痛苦。而且她身上还有飞机的炸弹碎片没有完全取出来,也是在长征路上受的伤。

到了延安之后,毛泽东同志的主张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贺子珍的处境比之前好很多。可就在这里,贺子珍看到很多进步女红军,对于一个一心追求进步一心想要强大自己坚持为祖国做贡献的女儿而言,她绝对不能接受自己不够强大。

贺子珍的好强并非是为了自己,而是她所处那个时代,她一心只有革命事业和国家。她会向更优秀的战士们学习,她去了红军大学学习。军校有早操和训练,她的身体早就不能承受这类剧烈运动了,也不能持续做高强度的运动。

可是贺子珍咬牙坚持,低血糖让她头晕眼花,她没有去看医生,反而死扛。有一天,她的身体向她发出抗议,她晕倒在了地上。

毛泽东同志心疼她,“

你回家休养休养,不要这么拼,身体吃不消的”

。然而贺子珍依然认为她可以克服身体上的不足,仍然去军校上课。毛泽东只能默默叹气,他虽然是大男人,但不代表真的不了解女人的心思。毕竟携手多年,他尽量劝,可效果不尽人意。

贺子珍别离毛泽东22年,重逢后毛主席问:当初你为何一定要走? - 3

不久,贺子珍怀孕了。贺子珍一点也不感到喜悦,反而很痛苦。没有生过孩子的人很难感同身受,贺子珍生孩子已经生怕了,生孩子带给她的并不是喜悦,而是别离和失去。

此时的贺子珍身边只有一个李敏,其他的分散在天涯,或者离开人生。她心里的悲痛,非常人所能理解。因此,

她不想生孩子,不想再面对生离死别。

而且,她目前认为自己退步了很多,她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她不想局限于家庭。贺子珍与毛泽东在这段时间里,三天两头吵架。多次的争吵,损害了他们的感情。

争吵时间长了,必然会导致厌烦。为什么这么讲?但凡是吵吵闹闹的环境,都会让人心烦意乱,让人沉浸在情绪化当中,丧失了理性和理智。

如果吵架之后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这是有益的争执。如果吵架之后没有丝毫所获,脑瓜子嗡嗡的,那么这就是无益的争吵。会带来什么结果?

会让人渐行渐远,必然有一方为了避免争吵从而拒绝争吵。如果一个人拒绝争吵,意味着暂时拒绝沟通。一旦有这种苗头,隔阂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贺子珍与毛泽东吵了很多次架但是没有任何结果之后,毛泽东同志说:

“我们不要再争吵了,先冷静一下,如果还想争吵,我们在这个屋里头,各占一角,冷静冷静。”

贺子珍别离毛泽东22年,重逢后毛主席问:当初你为何一定要走? - 4

毛泽东同志的处理方法是冷静一下,贺子珍那时候则认为应该继续沟通。她后来回忆起这个时期,“一开始我们总是吵,心里很烦。后来,他不愿意跟我吵了,我感觉我们的感情冷淡了很多很多”。

从这里可以看出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毛泽东同志为何提议冷静?因为毛泽东也看出来,目前情绪化是最大的问题,先镇定一段时间,再处理。如果越是情绪化越争吵,后果也不会多好。

其次,

毛泽东同志不是生活在和平年代,那是内忧外患的战乱年代。民族的未来压在他们那一代人的头顶,时刻无法喘息。毛泽东同志那时是核心领导层,他不可能也不能完全沉迷于儿女情长以及小家庭当中。

古人曾说,忠孝不能两全,诚不欺我。毛泽东等红军战士们身上扛的是国家,不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也不是“相夫教子花前月下”,他们没有这个条件。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赤裸裸的冷酷的现实,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忙得脚不着地,夜深了也不见休息。没有一个红军是容易的,他们自己也危在旦夕。虽然贺子珍与毛泽东都是红军战士,然而他们的职责和职位不同。

不处在毛泽东那个位置上,根本无法体会他的艰辛与不容易。

贺子珍别离毛泽东22年,重逢后毛主席问:当初你为何一定要走? - 5

贺子珍

最关键一点,每个人的眼界、格局、志向、心胸、大局观、三观等都是不同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贺子珍和毛泽东的思维境界就不在一个高度,这是客观的事实。但贺子珍令人心疼的一点是,她想和毛泽东的思维思想等观点站在同一个高度,她希望可以两个人的灵魂在同一个高度与维度并驾齐驱。她的想法是好的,但很难实现。因为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哪怕是双胞胎,思维也不会完全相同。

贺子珍求上进,第一原因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第二原因是想和毛泽东同志站在同一个高度。

可惜很难,于是他们两个人又产生了误解,贺子珍隐隐约约知道是什么在推动她前进,然而她又不能完全对毛泽东解释清楚,因为她自己也弄不清楚。因而,他们两个人之间的误解和误会越来越深也越来越多。

两个人最激烈的一次冲突是因为美国记者。美国女记者怀着对红军的好奇心到达延安,国际社会对红军很关注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误解。因为蒋介石方面一直在国内外不遗余力地抹黑红军和共产党,甚至把红军抹黑为“赤匪”。

蒋介石发动的舆论战对红军是极其不利的,毛泽东同志一直想要扭转国内外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对他们的误解。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来延安采访,是一个消除外界误会的大好机会。

第一位来延安采访的是埃德加.斯诺,这个记者写了一本《西行漫记》记载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和采访毛泽东等红军同志的访谈录,反响强烈,舆论有好转。

贺子珍别离毛泽东22年,重逢后毛主席问:当初你为何一定要走? - 6

左边女性是史沫特莱

史沫特莱是埃德加.斯诺介绍过来的,对于友善的人,红军一向是欢迎的。史沫特莱是西方人,他们的见面礼很热情,一般中国人真的接受不了。但可以理解对方是好意。

史沫特莱第一次见到朱德就用了美国人的见面礼,外人调侃是“啃了”朱德两口。她的美式作风和保守的延安民风格格不入,红军同志都能理解和尊重。

史沫特莱教他们跳交际舞,女人们都很不喜欢,贺子珍也不喜欢。贺子珍非常讨厌毛泽东和史沫特莱跳交际舞。

事实上,史沫特莱教过朱德、贺龙很多人跳过舞,因为女人们反对,史沫特莱反应过来,民风不同,所以不敢教人跳舞了。

毛泽东那个阶段总是向史沫特莱咨询国外的局势和民情,他的目标非常明确,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和外界紧密相连,他必须知晓外国的局势。但贺子珍不这么想,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贺子珍产生了误会。

史沫特莱采访毛泽东的时候,还有其他红军同志在场,他们一起聊国内外的大事。有一次,毛泽东和吴光伟一起在史沫特莱那里谈话。吴光伟忽然看到贺子珍气冲冲地向他们走来,他立马站了起来,

“贺子珍同志,你请坐”!

贺子珍还在生气,直接冲着毛泽东发脾气。越说越生气,而且手还在比划。一不小心打到了吴光伟的脸,气氛凝滞了。史沫特莱原本是出来劝架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她居然和贺子珍打了起来。

贺子珍别离毛泽东22年,重逢后毛主席问:当初你为何一定要走? - 7

毛泽东站起来拦住史沫特莱,对她讲:

“你不能打贺子珍,有什么话,跟我说,不要用暴力解决!”

毛泽东拉着贺子珍回了家,向她解释,

“我跟这个女记者没有任何私人关系,她只是一名记者,采访完了就会离开延安。你不要见到人就动手,这很不礼貌”。

贺子珍这个时候听不进去这些话,她并没有恶意,只是误会了。史沫特莱的举止和大多数中国女性不同,美国女人举止确实有点奔放,在那个年代,很难不令人误解。

贺子珍去找朱德的妻子康克清诉苦,康克清当然能理解。他们都认为是史沫特莱的问题,如果史沫特莱的言行举止收敛一点点,也许就不会产生误会了。

毛泽东同志一再解释,但他们两个人对这件事以及其他问题的不同理解早就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这算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吧。贺子珍非常懊恼生气,尤其对毛泽东同志。于是她决定离开延安。

毛泽东同志当然不同意,百般挽留贺子珍,不断跟贺子珍道歉。但这个时候,贺子珍的情绪临界点已经崩溃了,她如果不自己冷静一段时间,是不会想通的。

贺子珍别离毛泽东22年,重逢后毛主席问:当初你为何一定要走? - 8

毛泽东同志还找其他同志一起替他说情,其他人一开口就说,

“毛泽东同志,你要认错啊!这都是你的错”!

毛泽东点点头,表示他知错了。

好多女红军劝贺子珍不要走,但贺子珍去意已决。她收拾好行李准备先去西安做手术取出炸弹碎片。毛泽东让警卫员去劝她留下,还送上礼物赔罪。

贺子珍把礼物还给了警卫员,写了一封分手信,虽然不到十个字,但是非常决绝!

贺子珍从西安转到苏联,她是去学习了。她在苏联生下一个男孩儿,夭折了。贺子珍跪倒在婴儿的坟墓前,哭得不能自已。

贺子珍去苏联一段时间后,她的气已经消了。虽然走的时候写了分手信,实际上,她只是说气话。她或许以为可以随时回去跟毛泽东和好,这段时间,他们也有联系。

可是时间不等人的,男人和女人对待感情的方式真的不同。贺子珍和很多女孩子一样,提分手只是发脾气,并不是真的要分手。毛泽东和很多男人一样,不会拿分手这个严肃的问题发脾气开玩笑。贺子珍和毛泽东的思维不在一个频道,贺子珍最终等来了毛泽东的分手信。

贺子珍别离毛泽东22年,重逢后毛主席问:当初你为何一定要走? - 9

毛泽东同志提的分手,是真正的分手,是深思熟虑的决定,而不是小女孩发脾气。贺子珍读完分手信,无语泪双流。她明白,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再回头是百年身

贺子珍在苏联住了十年终于回到了祖国。她多次想要见毛泽东同志,苦于一直没有机会,毛主席那边情况也不方便。贺子珍回国后一直住在陈毅家里养病,经常跑医院,身体状况非常差。

直到1959年,毛主席终于有机会安排两个人见面。贺子珍去庐山休养身体,杨尚奎的妻子带贺子珍去一个别墅,贺子珍毫不知情,是要去见谁。

她走进客厅看到了毛泽东同志,她愣住了。毛主席站起来,微微一笑,

“贺子珍同志,你来了”!

贺子珍不知道怎么了,一句话没说。毛主席让其他人出去忙,屋子里只有他们两个人。

贺子珍别离毛泽东22年,重逢后毛主席问:当初你为何一定要走? - 10

贺子珍默默抽泣,毛主席看她这个样子,温和地问她身体怎么样。贺子珍还在抽泣,毛主席开导她,“见一面很难,还没从前自由。好不容易见到了,你不讲话,以后要是见不到了,你又想讲”。

贺子珍听了慢慢平息自己的心情,她擦干眼泪,

“你的身体好像不怎么好,跟以前相比”。

毛主席淡然一笑,

“老咯!是个老头子了,66岁今年!你那些年,在苏联是发生了什么”?

贺子珍知道毛泽东同志问的是她在苏联受到迫害的那段岁月,她回忆了起来,

“有人害我,幸亏你们派人把我救出去了”。

毛泽东同志感慨万千,他突然戚戚然地问:

“你当初为何一定要走呢?我打了很多电报,派出很多同志挽留你,可你一去不回头......”

贺子珍又哭了起来,带着哭腔回答:

“我太年轻了那个时候,太不懂事了。”

贺子珍别离毛泽东22年,重逢后毛主席问:当初你为何一定要走? - 11

毛主席沉默了半晌,他不知道该回答什么,又能回答什么。沧海桑田,他们各自的人生轨道已没有重新交叉的可能。

他从来不曾生过贺子珍的气,他更不认为贺子珍是外界所传的那样“负气出走”。

他只是很想知道,是什么思维困扰着贺子珍,让她不肯回头,那么决绝。

他或许早已猜出来一点,是贺子珍的好强和自尊,让她远走苏联。贺子珍不是贪恋名利富贵的人,也不怕过苦日子,跟他在一起,贺子珍从来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贺子珍给他生了六个孩子,全心全意对待他。贺子珍是他见过的最简单纯粹的女同志。

他只是想亲自问一下贺子珍,想给他们两个人的过往一个交代。贺子珍未必想得到他的安慰,他也未必想听到贺子珍自责“不懂事”。

毛主席接着问贺子珍,

“娇娇和孔令华决定结婚,你见过没?娇娇有没有同你讲”?

贺子珍说:“说了,也见过了。娇娇愿意,

你没意见,我也没意见。”

毛主席点点头,“孔令华是个老实人哟!他父亲也是个老实人,因为参与西安事变,被蒋介石派人追杀全家。娇娇和孔令华从小学认识,知根知底,我也放心。娇娇过得好,我就开心”。

贺子珍别离毛泽东22年,重逢后毛主席问:当初你为何一定要走? - 12

贺子珍沉默半晌,“他们结婚,我放心。

我只有一个要求,希望娇娇完成学业之后再嫁人。婚事不急于一时,她一旦结了婚生了孩子,恐怕不会像现在一样有充裕的学习时间了”。

毛主席看了看贺子珍,

“我赞同你的想法

,这一点,你亲自和娇娇传达吧。女孩子总是跟妈妈更亲密一些。他们的婚礼,我会亲自操办”。

贺子珍点头答应,他们又聊了一会儿。贺子珍看到桌子旁边有三瓶安眠药,问:“你喝的吗?”

毛主席点点头,贺子珍一下把药都拿走抱在怀里。她叮嘱毛泽东同志:

“这是毒药,不能吃!我给你拿走了,以后你不能再吃!”

毛泽东同志感觉贺子珍情绪非常激动,不想刺激她,什么也没说。过了一会儿,毛泽东同志站起身,“今天很晚了,你的身体需要早点休息。有什么话,我们明天再谈”。

贺子珍满心欢喜,以为他们第二天真的能再见面。她跟随杨尚奎的妻子去休息了,第二天工作人员对她说:“毛主席已经走了,我们接您回去。”

贺子珍别离毛泽东22年,重逢后毛主席问:当初你为何一定要走? - 13

年轻的毛泽东同志

贺子珍很平静,她离开了庐山。他们这一次的久别重逢,竟是永别。贺子珍早已不再纠结,岁月带给贺子珍的是广阔的天地和深刻的思想。远走苏联十年,历尽千帆,她或许明白当时的坚持没有错,也许理解了当时她对毛泽东产生的种种误解只是阅历和眼界不够所导致的。

她离去后,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国人民换了新天地,也许那时候,她也懂得了,不能强求两个人一定非要处于一个维度和高度。

毛泽东讲过,他们两个一个是钢,一个是铁。钢铁锻造之时才能融合,背靠背时只能针锋相对。

贺子珍同志和毛泽东同志的渐行渐远不存在谁对谁错。

每个人,都只能相伴走一段路,如果中途,彼此的目的地不同,不可避免是一定会道别下车的。各自奔向各自的目的地,道一声珍重。没什么可遗憾的,没什么可指责的。

刀山火海,贺子珍同志与毛泽东同志一起扛过。反围剿路上相依为命,他们不离不弃。他们坚持同一种信仰,热爱同一个祖国,一同起过义,一起携手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

贺子珍别离毛泽东22年,重逢后毛主席问:当初你为何一定要走? - 14

他们都是伟大的革命战士,他们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他们牺牲了小家庭,牺牲了小我,成全了国家。华夏民族危亡之际,任何人的儿女情长和个人利益都不能凌驾于民族的存续之上。

那个年代的每一次分开,很可能都是生离死别,每个人都在和生命、时间赛跑。

渡尽劫波依然在,便融入时代的洪流。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