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2日 23.0°C-27.8°C
澳元 : 人民币=4.79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三剑客少了一个周应波

2021-12-20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这几天,中欧基金的中后台怕是要忙坏了。

在西城男孩(Westlife)爷青回、靓蕾檄文爷青毁的喧闹中,一则周应波“卸任4只基金基金经理”的消息似乎显得些许平淡。不过这不是一个小消息,相比青春的翻涌、八卦的刺激,对于200万持有“中欧时代先锋”的基民来说,周五夜晚的公告之后,赎回还是不赎回,也成了一个令人辗转反侧的问题。

在公募现有的一众基金经理里,周应波是稀缺的——牛市涨的多,熊市跌的少。在纷繁错杂的科技股里,周应波做的和单押赛道的小伙们,有着本质的核心区别,用一个词概括来说:均衡成长。

如今,周应波卸任,这种均衡的成长投资,还有谁?最容易想到的答案,就是银华基金的李晓星和景顺长城的杨锐文。巧的是,他们也是业内相传关系特别好的三兄弟。

除了风格之外,他们拥有诸多相似点:都在14-15年成为公募基金经理,如今的管理规模都在400-600亿之间,在宁德时代成为万亿宁王的不同阶段,他们都一度参与其中。不管是中欧时代先锋、银华中小盘还是景顺长城优选,三人的代表作都拿下了自15年以来年化20%以上的收益率。

特别是在今年的结构性行情中,他们都有各自重仓新能源的产品,令持有人也在这波行业景气度高涨的过程中收益颇丰。

三剑客少了一个周应波 - 1

注:以上选取的基金产品皆为三位基金经理获奖最多的代表作

不过相似的个人成长路径背后,周应波、李晓星和杨锐文,这三位分别身居于上海、北京和深圳的成长投资基金经理,各自担纲起公司的科技门面,其后则渐渐走向三条不同的岔路。

01周应波:带徒弟

周应波的投资风格,最贴切的比喻还是他自己所形容的——能钻厚雪的圆形滚石。

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曾形容大波哥“很聪明、反应快”,确实能够如圆形滚石般灵活复利。投资初期他依靠行业景气投资做到了2016年同类排名第四。2018年他将管理层是否靠谱加入投资框架,同年中欧时代先锋顶着九成股票仓位,只跌了11.80%,而同期股票跌幅中位数高达35%。

战绩羡煞旁人,周应波却在年末总结:“2018年我们在大类资产配置上基本失败。”

周应波独特在于他认为成长股并不局限于TMT领域,也并不局限于小市值公司,他更看重成长的本质。他先在16年挖出立讯、歌尔以及万华,紧接着在17年布局中国中免,又在18年配置了芒果超媒,行业虽然分散,但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市场上一度极受追捧的大白马。

2019年,随着规模扩张,周应波运用“好生意、好团队和合适的估值”投资框架去选股,持仓愈发集中,大市值白马含量逐渐增多,而这个改变也恰逢2019-2020年市场风格向核心资产的转变。

所以,2016年-2019年是周应波的巅峰,创下了一个罕见的业绩记录:连续四年,每年业绩均位列市场前20%。

在公募,只要业绩持续好,规模上起来都不得了。2019年初周应波的管理规模突破百亿,他也开启了一师多徒的带人模式。

中欧互联网先锋加入了王颖,中欧远见、中欧时代智慧引入成雨轩,中欧明睿收入刘伟伟,中欧创新未来则带上了邵洁和刘金辉。

期间,中欧基金已从原来围绕明星基金经理的事业部制,逐渐转向投研协同的团队合作,搭建了老中新明晰的人才梯队,并有着业内最为可观的激励。周应波在中欧也持有0.3%的股权,并在中欧基金承担了培养新人的重任。

2019年中欧时代智慧增聘基金经理成雨轩,其任期回报159.87%不输其他消费顶流,中途周应波下车卸任;关门弟子刘伟伟,名字也是今年大吉的“ABB”,依靠重仓新能源,中欧明睿近一年涨幅62.85%,在同行中名列前茅,继承了师傅衣钵的刘伟伟,也挑起了中欧在科技投资上的大梁。

三剑客少了一个周应波 - 2

事实上,此番公告对于行业众人并不意外。在三季报里写下“保持归零心态”、缺席中欧“看见”重磅年度策略会,埋下人事变动的伏笔后,此时卸任基金经理也算是给市场盛传的“离职预期”落下了第一只靴子。

不过,持有大波哥的基民也不必惊慌,不管是刘伟伟、成雨轩还是在港股上仗剑四方的罗佳明都已证明了自己,另有中欧老将周蔚文为两只明星产品护航。由此可见,除了每逢市场大涨分红、规模大增限购外,大波哥也挑选了最精锐的徒弟以及前辈接任,并坚持把锁定期中的产品管理下去,也算是给基民一个负责任的告别。

从某种程度上说,周应波延续了火种,尽到了职责,或许是时代先锋最好的谢幕。

02李晓星:拓产线

李晓星,被搭档张萍形容为狐狸型学者。

这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描述了他的投资风格:景气度投资,根据市场的变化去做自己的调节,面对大的风险没必要硬扛,并不是没有应对的办法。

对于景气度,李晓星似乎有着比周应波更深的坚持。因为在他的话语体系里,“任何公司都有瑕疵,没有瑕疵的公司是假的。”

所以,他一般会选长期空间很大,短期2-3年景气度最高的行业进行配置。就拿银华中小盘为例,比如2015年的TMT,2016年的家电,2017年的白酒,以及2019年的消费科技,再到2020年的新能源,行业配置几乎踏对了市场的主线。

李晓星是出了名的勤奋,据说每个月都要花2-3周去调研,呆过周末没有空调的办公室,也见过凌晨五点的长安街。但即便如此,在规模的扩张下,仅凭一个人的精力,是无法对所有行业都了解到90分的水平,然后再做行业景气度的比较的。

2016年,专做中小市值股票的李晓星就遇到了瓶颈,他感受到了消费的浪潮即将澎湃袭来。此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自己去学习,但是深刻理解需要2-3年,而且才只能达到市场60分的水平,学完完全可能错过投资的黄金时段;另一条是寻找这方面具备深度认知的行业专家。

李晓星选择第二条路找到了张萍,而具备丰富消费品研究经验的她则是李晓星在白酒上赚钱的关键助力。

自此,李晓星的产品由不同的行业专家分管持仓,行业专家判断行业的景气度,李晓星来做最后的行业比较。

在统一做景气度投资的风格体系下,银华在李晓星组开设了不同的产品线,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有张萍主管偏消费的盛世精选和银华心诚,有李晓星主管偏新能源的银华心怡,有前中金互联网传媒分析师背景的杜宇主管偏TMT和半导体的银华中小盘,有熟悉大金融板块的程桯主管偏大盘的大盘精选。

三剑客少了一个周应波 - 3

以银华心诚为例,由李晓星和张萍合管,通常消费和科技比例是7:3,但今年消费景气度不好,经过组员的讨论后,消费和科技比例就会变成5:5,其他产品同理。

这种缺什么行业补什么专家的方式,以团队的名义协同互补,迅速拓展了李晓星的能力边界,用一个小组就铺陈出一条足以睥睨小型公募基金整条权益投资产品线的架势,既解决了单人管理边界的瓶颈,也给资深行业研究员提供了充分的晋升路径。

03杨锐文:去产业

与周应波“带人”、李晓星“堆人”相比,杨锐文似乎就显得格外孤单了。

这份孤单不在杨锐文的白发里,也不是“不买白酒”的特立独行可以诠释的,而是他独特的投资理念:盐碱地里种庄稼。

这好比在二级市场做风投,与其做二级市场PE这样的趋势增强者,对于杨锐文来说,不如做VC这样的价值发现者更有意义。而这种基于企业早中期的投资,也常常意味着他不得不陪伴企业经历一个非常漫长、不受市场资金待见的孤独期。

那么,为什么杨锐文不在有鱼的地方打渔,非要赚这样的辛苦钱呢?

2012年,时任家电行业分析师的杨锐文,明确表示乐视网“是一家造假公司”。后续的故事是它摇身一变创业板明星股。而这样的公司,市场会有很多前期的研究,会有很多一致的共识。在企业大到一定程度之时,即使抛开造假,贾布斯也不一定能看到风险,过去赖以成功的激进扩张经验反而成为了绊脚石。

当屠龙少年变成恶龙之时,市场往往还沉浸它是一个“优质偶像”的滤镜里。换言之,简单的钱未必好赚,孤独的研究反倒不容易错付。

在杨锐文的经验里,投资企业早中期的风险并不像普遍以为的那么高。对于他而言,早中期阶段企业组织结构、业务链条简单,风险是可以甄别的,而股价在较长的孤独期里也会给杨锐文充足的时间去观察管理层的所作所为,以及企业是否有变完美的基因。

某扫地机器人公司在A股就有着鲜明的VC特征,杨锐文投资的时候它只有240亿市值。杨锐文也直言不讳,扫地机器人产品最多打70分,为什么做的那么烂还能卖那么多,说明这是刚需。而正因为他做的不够好所以在进步,不断进步才能刺激更多需求。

三剑客少了一个周应波 - 4

杨锐文对在二级做VC式投资有个非常形象的总结——就好像谈恋爱一样,初恋是最难忘的[1]。

因为杨锐文规模大,买入早期阶段的公司往往成为大股东,这种伯乐与千里马之谊也容易形成初恋般的关系。如果公司质地非常好、未来非常牛,这样的早期投入也会帮助杨锐文建立起产业口碑和人脉资源的正向循环。

所以,当遇到IGBT、4680电池以及储能一些外行摸不准的投资机会时,来自产业的深耕和反馈往往会给予杨锐文更深刻的理解,甚至意外发现一些资本市场视而不见、产业圈爱不释手的黑马公司。

这么看来,走到一条盐碱地里种庄稼的杨锐文也并不孤独,只是另辟了一条基金经理到产业里去的道路。用更深的认知,更低的换手,应对规模的变化和投资的压力。

04尾声

不知不觉,公募成长三剑客都陷入了规模的桎梏。为了突破自身的管理边界,三位基金经理俨然走出了三条不同的岔路:

周应波的做法是培养徒弟分担规模,不断给他们放权,直到最近卸任基金经理彻底放权;李晓星的做法是组建成熟的行业专家团队,分管持仓,打造多样的产品线;而杨锐文的做法是团结产业专家资源,更快的学习形成更深的产业理解。

不过,大波哥的离职也暗示了一道理,当人们用“顶流”来形容他们的时候,他们内心可能也是一种焦虑:当投成长股的基金经理快速成长为500亿基金经理时,就如同他们很难再投小市值成长股,他们自身的业绩成长增速也会趋缓。

此时,卸下包袱,开心地换个环境轻装上阵,也不是不能理解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远川投资评论”(ID:caituandzd),作者:沈晖,36氪经授权发布。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