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6日 16.0°C-18.9°C
澳元 : 人民币=4.79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纸被”也能御寒?几点原因解释唐宋时期为何流行“纸衣”

2022-03-14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用纸做衣服和被子,大家可能会想到那不是在丧葬过程中要用到的东西吗?死者家属可以为死者烧许多东西,这是希望死者在地下也可以过得很好,一般都是迷信用品,在寻常生活中被当作忌讳,不可轻易接触。可在古代,纸制的衣服、被子等还真是被贫苦人民当作御寒之物来使用的,寒冬之时,他们穿上纸衣,盖上纸被,这样的说法对于现代普通人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用纸做的衣服和被子怎么能用来御寒呢?

相信大家普遍认为古人是用棉被和棉衣来取暖的,即便是破烂棉织品,也好过纸制品,那么为什么会有纸被和纸衣的说法呢?

元朝时,黄道婆流落崖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岛,她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重返故乡后,她教会当地人制棉和织造技术,棉花开始大规模种植,很快这样先进的织造技术就传遍全国,如此人们才盖上了棉被,穿上棉衣,使用上了棉织品。以前倒是也有人使用棉织品,但那只有在上层阶级中的特殊人物可以使用,因为棉花可是外来的珍贵之物,那么在这之前,也就是宋朝以前的普通老百姓就是用纸制品或其他方法御寒的。

“纸被”也能御寒?几点原因解释唐宋时期为何流行“纸衣” - 1

得益于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南北朝时期,人们就开始穿纸制衣,唐宋时期,贫苦人民只能用麻纸、树皮纸为衣,这种造价极地的纸制衣很快就流行开来,有时候上层阶级的官员士大夫等也在穿纸衣,还有一种用较厚而坚的楮皮纸缝制而成的纸衣,这种纸衣的御寒效果就比较明显。宋朝官员写过一篇文,《文房四谱·纸谱》:“山居者常以纸为衣,盖遵释氏云,不衣蚕口衣者也。然服甚煖,衣者不出十年,面黄而气促,絶嗜慾之虑,且不宜浴,盖外风不入而内气不出也。亦尝闻造纸衣法,每一百幅用胡桃、乳香各一两煮之。不尔,蒸之亦妙。如蒸之,即恒洒乳香水,令热熟阴乾,用箭干横卷而顺蹙之……近士大夫征行亦有衣之,盖利其拒风于凝沍之际焉。”由此可见纸衣的普遍程度。

不止有纸衣,还有纸被,陆游写过一首诗《谢朱元晦寄纸被》,''纸被围身度雪天,白於狐腋软於绵。''看陆游的形容,似乎纸被的确起到了御寒取暖的作用,这种纸被以野生藤条为原料,经过严格的加工工序,变成特殊的纸张,御寒效果十分强大,而且很有光泽,所以纸被在南宋的名人圈子里很是受欢迎。别看纸被和纸衣都是用纸制成的,但纸被的制作难度又比纸衣难得多,所以这纸被仍然是上层阶级人们用的,平民百姓根本用不上。

“纸被”也能御寒?几点原因解释唐宋时期为何流行“纸衣” - 2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除了纸衣,他们还想出了许多御寒的办法,没有棉花的年代里,他们用葛麻制成被子,往里填充芦花柳絮茅草,至于富贵人家,里面填充的是丝绵,用绫罗绸缎织成,但不管怎么说,穷人有穷人的活法,富人有富人的活法,总之这御寒保暖的作用是有了,只不过效果有好坏之分而已,寒冷的冬天勉强也就可以熬过去了。在清宫剧中经常看到小主们手里捧着个精致的手炉以取暖,古代的确有这种手炉,但同样是富贵人家才用得起的精致物品,普通老百姓用的大多为“汤婆子”,汤婆子比手炉略大,灌满热水后可放进被窝取暖。

烧火取暖这是古往今来的通用办法,早在春秋时期,王宫中就有设计精细的取暖炉,而秦朝则有宽高一米以上的宫廷大壁炉,足以将皇宫“烧热”,辽金时期则是引进了火炕,无论是炉子,还是火炕,,这些都需要木炭煤炭等各种燃料,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燃料的品种一直在革新。当然,只有富贵人家的家庭中才可以建造大型取暖炉子,每日都可以有源源不绝的木炭烧着,屋子里从来不会冷,而且家中有火墙之时,他们还会用花椒粉末涂墙,在花椒粉中加入其他一些花草植物,这样烧火之时,整个屋子就会气味芬芳,看来这有钱人在生活上还是很有追求的,不仅仅要满足生活的基本要求。

“纸被”也能御寒?几点原因解释唐宋时期为何流行“纸衣” - 3

唐朝的官员在冬天能领到朝廷发的“柴薪银”作为补贴,可普通老百姓就惨了,他们的辛苦钱不能都花在买炭上,宋代时的一秤(十五斤)木炭的价格,就可以卖到二百文,可以买六斗多大米,这样的价钱让平民老百姓如何能轻易接受?所以一旦有官府将部分木炭降价出售,就像大甩卖一样,每次都能引发百姓疯狂抢购。

元朝年间的黄道婆为人们的取暖做出重大贡献,明朝统治者为了让天下老百姓都可以享受到棉织品,强制在大江南北都种植棉花,如此棉织品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