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14.0°C-15.0°C
澳元 : 人民币=4.8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浙闽粤出兵,联合地方大名,万历皇帝曾计划20万明军东征日本?

2022-04-16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浙闽粤出兵,联合地方大名,万历皇帝曾计划20万明军东征日本? - 1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黎子堂

字数:4303,阅读时间:约9分钟

编者按:在许多明穿小说中,穿越者都会干一件大事——东征日本,荡平倭国。而就明朝东征日本一事,网上一直讨论不断。不过由于《皇明祖训》中十五不征之国的规矩,不少人认为明朝是不可能东征日本的。但实际上,在万历年间,明朝曾掀起过一场东征日本的讨论风潮,东征日本这一战略甚至得到了明朝高层的肯定,但最后为何还是不了了之?

浙闽粤出兵,联合地方大名,万历皇帝曾计划20万明军东征日本? - 2

▲抗倭图卷(部分)

提出东征构想

在万历十九年,明廷方面得到了大量关于日本扩军的情报。四月,福建人陈申报称:“倭奴造船挑兵,倾国入寇 。” 紧接着,各种关于日本即将入侵的情报纷沓而至。在七月份这些情报被传入北京,内阁辅臣许国当即将浙江巡抚常居敬和福建巡抚赵参鲁的奏报转呈于万历帝,并请求预备调兵调粮,加强沿海防备。而在此之后,明廷也先后采取了多项备倭措施,如强化东南沿海军备,筹措军费粮草,收集日本情报等措施。

而在开动东南沿海战争机器的同时,上至朝堂下至民间的有识之士纷纷上奏讨论各类备倭事项,其中就不乏捣巢日本的先发制人之策,而这类策略也得到了明朝高层的重视。例如《明神宗实录》记载,总督两广侍郎刘继文上书防倭条例“仍将倭奴入犯情节晓喻粤夷,令其擒斩关白入献,重加赏赉,尤消患安邦之一策也。着如议行”,就提到动员在广东的葡萄牙人去攻打日本。以及民间仇俊卿的治本之策也有记载:“(仇俊卿)死之岁,闻平秀吉将入寇,犹愤发,贻书浙抚,请如汉横海楼船故事,张中国威,观者状之 。”(《天启海盐县图经》)

浙闽粤出兵,联合地方大名,万历皇帝曾计划20万明军东征日本? - 3

▲抗倭图卷(部分)

如果说以上捣巢之策的提出者还局限于地方官与民间人士,不能代表明廷方面的意见,那么万历帝的征倭敕令也许可以说明当时明廷的态度。据《宣祖实录》记载:“初,我使黄允吉等往日本,秀吉贻书我国,使之整其军兵,与日本合动直犯上国。我国举义斥绝,即于其年(宣祖二十四年)四月因圣节使金应南之行具由奏闻。中朝先因许仪后亦闻倭谋,令我国要结暹罗、琉球等国合兵征剿。”《再造藩邦志》也记载:“金应南之回,天子降敕谕,赏白金、纻丝、彩段,使臣等亦令有司例外加等,且谕结暹罗、琉球等国合兵抄击。”

尽管这条敕书更多的是对朝鲜的试探,但也表明了当时明廷高层已经有了捣巢日本的想法。可惜,朝鲜人以不习下洋为由婉拒了万历帝的敕令,而这也为后来明廷怀疑朝鲜勾结日本埋下了伏笔。

由上可知,在万历十九年,战争爆发的前夕,明朝方面已经有了东征日本的基本构想,而这个构想的特点在于以藩属国为征讨主力,这一特点在后面的征讨方略中也得到延续。但总的来说,这只是一个构想,仅仅停留在提出阶段,未能得到实施。这一阶段,明廷的主要重心仍然是加强军备防备日本入侵。

浙闽粤出兵,联合地方大名,万历皇帝曾计划20万明军东征日本? - 4

东征构想成熟

然而,随着战争的开始,这个险些胎死腹中的构想又被抬出来讨论。万历二十年,太仆寺少卿张文熙提出征倭捣巢之策。这一策略的核心是以浙直闽粤四省各出兵一万五千人,合兵六万泛海登陆日本本土,一战解决倭患问题。这一策略在提出后当即受到了朝野关注,并被抬到了朝议中讨论。

其中较有价值的评论当属南京刑科给事中徐桓所作的《征倭当急捣巢非计乞详审以收胜算疏》,疏中认为张文熙的策略是良策,但是难以施行。最终,这一策略没能通过朝议,张文熙本人也调任南京。不过,捣巢日本这一战略构想并未因此雪藏,反而因此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吸引到了广大官员士人的目光。部分官员开始研究如何解决张文熙方案难行这一问题,比如当时的福建巡抚许孚远。

万历二十一年,福建巡抚许孚远派遣间谍前往日本以为日后的捣巢方案提供情报。而与此同时,暹罗国遣使来朝,《明神宗实录》记载:“总督两广都御史萧彦奏 , 暹罗居极 西 , 去日本万余里 , 近有贡使请于兵部 , 愿效勤王。兵部覆令发兵直捣日本。”

浙闽粤出兵,联合地方大名,万历皇帝曾计划20万明军东征日本? - 5

这里可以看出,当时兵部已经同意暹罗的出兵请求。前文所提万历帝的征倭敕令在这时出现了成为现实的机会。但是,暹罗毕竟是外邦,其心叵测。最终,在两广方面的劝阻下,明廷还是在暹罗使者回国宣诏途中将其拦下。请暹罗出兵的计划暂时搁浅。不过,这倒是给主张捣巢的官员们提供了一个重要思路,即发动属国军队一同征缴。

而到了万历二十二年,随着史世用等间谍的回国,大量日本情报被带回明朝,引起了各方反响。许孚远依据情报再一次提出了征讨日本本土的征剿战略,即《请计处倭酋疏》。这一次的方略,相较之前张文熙的泛泛而谈显得更加完备。不仅分析了当时日本国内紧张的局势,如“彼国诸酋,欲为秀吉之为而思攘夺之者甚众。阴谋伐国,构怨亦深”,还提出了正确的对日战略,即“用间、备御、征剿”三项,并计算了相关的军费和出兵兵力,即“发内帑百万,分助诸省打造战舰二千余只,选练精兵二十万人,乘其空虚,出其不意,会师上游,直捣倭国”。

许孚远在调任南京兵部后的练兵选将措施,可能就是在践行这一策略。同时他吸取张文熙被弹劾的经验,许孚远在奏疏中还着重辩驳了时论所担忧的军费和航海风险问题,并指出不应该元朝征倭败绩旧事托为借口(其对元朝征日的问题分析在今天仍然有借鉴价值)。

浙闽粤出兵,联合地方大名,万历皇帝曾计划20万明军东征日本? - 6

许孚远的奏疏在呈报朝廷后,其方略中的用间,备御两项当即被采纳,而征剿则因为时机不到而被暂时搁置。但总的说,《请计处倭酋疏》的提出,可以视为明廷东征日本战略的成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征构想的最终结果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股东风会是朝鲜战场上南原失陷的惨败。万历二十五年,杨元部三千兵马拒守的南原城遭到近六万日军围攻。万历二十六年,南原城陷,南原之败“亡官军二千七百,马三千四百”,这是明军少有的惨败。但明廷高层并未因此而畏惧,相反,明廷一边调军入朝鲜再战,一方面重新拿出了尘封已久的征剿之策。

万历二十六年,御史徐兆奎上奏提出了征讨日本本土的捣巢之策:“朝鲜闲山失利, 东方亟索舟师,阁臣议募闽省惯海商船以资防剿。御史徐兆魁言其不便,议欲选兵繇陆而行,并委道赴淮造船,兼议捣巢之策。”

浙闽粤出兵,联合地方大名,万历皇帝曾计划20万明军东征日本? - 7

▲平番得胜图(部分)

兵部覆议之后,在徐兆奎的建议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至于关酋背道逆天,虐用其 众, 闻各岛愤怨,已非一日,糾合出奇诚因势利导之策也。举事莫先于浙,尤莫便于闽 、广,以曰本多两省之人,可以响应 ,两省多近洋之国 ,可以结联,加之商贩杂出其间,可以别用,是在各督抚同心秘计,随便酌行,如忠义可鼓,勿待正兵,事机可乘,勿待奏报而一切假之便宜,勿以议论束縛,致令制肘。上是其议”,并得到了万历帝的首肯。

由此,东征日本本土的捣巢战略正式敲定,进入了初期实施阶段。此次的捣巢之策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确定实施主体为浙江福建广东三省;

2.联合日本地方大名,在日华人,往来海商,近洋诸国;

3.给予浙江福建广东三省绝对的自主权。

以上三点均得到了万历帝的首肯。由上可以看出,这一次的捣巢之策明显结合了前面数次捣巢战略的特点,比如以东南沿海诸省为主力,发动可团结的藩属力量以及利用日本国内的紧张局势。

浙闽粤出兵,联合地方大名,万历皇帝曾计划20万明军东征日本? - 8

▲万历帝

同时,为了捣巢方案的顺利实施,明廷也实行了多项举措。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浙粤易帅,调熟识岛情的广西总兵童元镇到浙江,接管浙江防务,负责泛海登陆日本一事;

2、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四省重新开展对日间谍活动;

3、南京兵部右侍郎许孚远于南直隶募兵选将督造战船。

然而,就在实施第一项的时候,广西发生瑶乱,广西巡抚戴耀奏题暂留总兵童元镇,请求“待猺贼事宁赴浙交代” 。浙粤易帅的计划暂时搁浅,但第二项和第三项均得到稳步实施,尤其是重新开展的对日间谍活动,取得了重大成就。如果朝鲜战局继续僵持,也许泛海登陆计划便会进入实施阶段。随着丰臣秀吉病逝,在明军如秋风扫落叶的攻势下,战局以定,胜负已分。或许在后人看来,这时候是捣巢日本的最佳时机。

然而,此时的明廷,在对日战事上已经投入了两千万两的白银(此据《万历援朝之战时期明廷财政问题》)。而播州方面,杨应龙动作频繁,西南局势愈加紧张。再有兵部尚书田乐所主持的松山新边急需军费。相比之下,已经退兵臣服的日本再无征讨必要。所以哪怕明廷仍有能力支持一场泛海登陆作战,也不会去实施。毕竟,此策的风险与代价实在太大。

浙闽粤出兵,联合地方大名,万历皇帝曾计划20万明军东征日本? - 9

最终,这项本可以载入史册的宏伟战略,被尘封于史料之中,逐渐被人所遗忘。不过我们仍可设想一下,如果这项战略实施了,会发生怎么样有意思的故事?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的明军是不可能再调动了。田乐的松山新边需要人,真大保定榆林等镇要防蒙古,川陕要提防播州、广西瑶乱……看来看去,似乎只有浙直闽广四省有精力开启对日作战。而浙直闽广四省,在万历十九年日本即将入侵的情报下,纷纷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军和军备竞赛。

而今日,由于资料的缺失,我们仅能看到浙江的军事数据以及福建的部分扩军情况,借此来管中窥豹。自万历十九年以来,浙江水军扩充幅度超过36%,增添战船99艘(其中一号大福船32艘),扩军7000,陆军幅度较小,仅为4%,添设三总,官兵1500余。

浙闽粤出兵,联合地方大名,万历皇帝曾计划20万明军东征日本? - 10

▲大明水师

统计得出浙江省扩军之后的军事力量,大致如下:水师方面,战船1106艘,其中水兵28957人;陆军方面,陆兵46总,官兵23321人。而福建方面,万历十九年以来,增添五寨水师福船鸟船40艘,又于海坛游增福船1艘、鸟船4艘。浯铜游增福船2只、鸟船4只。北中二路增浙兵三营共1900人。

综上管中窥豹一番,浙闽的陆兵扩军幅度都不大,不过千余,水师扩军幅度较大。如若开战,海战方面仅浙江一省,依靠万历十九年添设的99艘战舰,依靠其中32艘一号福船便可以纵横日本海域,直接把日本那些停留在汉代的海上力量扫得一干二净。但是登陆作战,四省可调用兵力难以考证。不过,前文所提许孚远计划的二十万精兵恐怕是不可能了。即使有,明廷也出不起二十万泛海登陆军队的经费。

所以,反倒是最初张文熙方案里的各省各出兵15000,总兵力6万的征讨方案更有可实施性。但这6万人登陆日本,能造成多大的战果?这就牵涉许多了。仅仅参考第一次朝鲜战争时期,丰臣秀吉留在国内的预备兵力为10万(详细见《万历朝鲜战争全史》)。以此推算,当时日本国内应当能支撑起十万级的防御反击战。

浙闽粤出兵,联合地方大名,万历皇帝曾计划20万明军东征日本? - 11

这样看来,双方差距并不会太大,而六万远征明军能在日本境内搅起多大的风浪,便不得而知了。也许,这些明军可以在日本境内拿下一份土地,为日后增添一份自古以来的宣称;也许,这些明军可以联合地方大名,让丰臣政权提前垮台;也许,这会是一场失败的远征。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这个战略终究只能在后人的幻想中,在一本本小说中去实现了。

参考资料:

《万历二十六年明朝定议征讨日本本土》

《跨境人员、情报网络、封贡危机:万历朝鲜战争与16世纪末的东亚》

《万历援朝之战时期明廷财政问题》

《皇明经世文编》

《明神宗实录》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黎子堂,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