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22.4°C-25.0°C
澳元 : 人民币=4.83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为什么城市剩女和农村光棍越来越多?因为优秀的男人越来越抢手了

2022-05-02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据2020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大龄单身未婚女性人数达3800万,大龄单身男性将近3900万,中国大龄单身人数已突破7千万。

数据分布状态显示,大龄单身女性相对集中在一线城市,而男性相对分布在不同的农村。

介于此,有人曾提出加强农村光棍培训,以解决城市剩女问题。这当然是笑谈,因为可行性太低了。都市女性为什么会剩下, 是因为男性不够吗?当然不是,是因为符合她们婚恋需求的优质男性太少。

适合结婚成家的优秀男性总人数就那么多,而女性市场里,二十出头的小姑娘盯着这些人,三十多的小姐姐也盯着这些人,竞争着实激烈。

为什么城市剩女和农村光棍越来越多?因为优秀的男人越来越抢手了 - 1

且都市女性大都能自己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基于此她们对男性的要求也更高。因为他不需要依附男性生存,若与异性的结合不能让她们得到符合心意的需求,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这就是不划算的。既然是不划算的买卖谁还会做?

并且剩女中存在一个问题,即过于理想化。她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看言情偶像剧成长起来的,且由于中国重男轻女的思想其本身得到的关爱较少,所以对爱情有着极度理想化的渴望,其实说到底就是对人性认识得不够透彻。

这个世界鲜少有什么事情能够达到百分之百完美的程度,我们总归要对一些事情做出妥协。

为什么城市剩女和农村光棍越来越多?因为优秀的男人越来越抢手了 - 2

可是很多女性在相对适合婚姻的年龄,一心一意等一个踩着七彩祥云来找自己的英雄,可等到而立之年,那个英雄却成为别人的新郎。道理很简单,英雄你想要,别的嗲妹妹也想要,嗲妹妹想要的时候会想方设法去争取,而你只会等,当然抢不到了。

不管是优秀的人,还是优秀的物,所有优质的东西永远都需要竞争,别老想着有人能心甘情愿,主动送上来,本来供需就不平衡。

你不主动,即只能去找那些没人抢剩下的,而这些人要么你看不上,要么毛病太多不适合结婚。所以,女性朋友们,如果不想被剩下,请主动出击。

作为女性你必须要明白,女性独立的口号可以喊喊,独立是加分项,但不要过分沉迷其中,人生很长,别一语定乾坤,该争取的时候就争取。

为什么城市剩女和农村光棍越来越多?因为优秀的男人越来越抢手了 - 3

虽然很多女性不愿意承认,但这就是事实,女性在两性市场上占据优势的时间就那几年,如若没把握住,随着年纪的增长优势会逐渐消失。

想想看,一个30岁的单身女性,在两性市场上除了要面对同龄的竞争者,还要面对年纪小的竞争者。而优秀的男性在有多项选择的情况下,为什么要选择对人挑剔、要求高、现实、还年纪大的女人呢?

其实很多务实的优秀大直男,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通常都很简单,女性们重视的那些志趣相同、生活情调,统统都不是他们考虑的重要点。

他们考虑得很简单好好工作、多赚钱、买房、养家,在选择结婚对象时同样会选择一个务实,适合过日子的妻子。

为什么城市剩女和农村光棍越来越多?因为优秀的男人越来越抢手了 - 4

看见没,婚恋市场就是人性的照妖镜,需求永远大于情感。很多女孩之所以会逐渐成为剩女,本质原因就是什么都想要,但自己又没有驾驭住全部的能力。往往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但如果你已经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那也不要太焦虑,因为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要双标,清醒地认清自己,充分利用自己的长板,弥补短板。若已对婚恋不抱希望,那也请过好自己的生活,毕竟生命只有一次,破罐破摔是一次,拼尽全力也是一次。

最后想向年轻女性提一点建议,即偶像剧的确美好、纯纯的爱的确动人,但那只是婚恋的一部分,婚恋是一件极其复杂且宏大的事情。如果我们想把握住,必须对其有清晰明了的认知,而不是只了解一个片面。

为什么城市剩女和农村光棍越来越多?因为优秀的男人越来越抢手了 - 5

婚恋某种程度上就是资源的整合,利益的最大化,很多人之所以吃不到婚恋的红利,是因为她们自己目光短浅、情绪泛滥、贪婪不知足,和爱情本身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很多人只是打着爱情、寻找白马王子的旗号,在找一个能满足她各项需求的爹。

但反过来想想,一个能满足你各项需求的优质男人凭什么要选你呢?

因为你脾气大、年龄大、花销高吗?当然不可能,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各自的需求要满足,若你没有满足这类人需求的能力,务实一点未尝不可。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