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18.9°C-20.1°C
澳元 : 人民币=4.81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一座“军垦名城”的前世今生

2022-07-16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一座“军垦名城”的前世今生 - 1

7 月 13 日,正在新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河子市。到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了解兵团屯垦戍边历史,是此行的重点之一。从 " 军垦第一楼 ",到 " 军垦第一城 ",从 " 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 ",到 " 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 "……" 军垦名城 " 堪称兵团发展的生动缩影,蕴含着继往开来的宝贵启示。

挥师屯垦天山下

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

中央政府在西域新疆大规模屯垦戍边,始于 2000 多年前的西汉,以后历代沿袭。

1949 年,新疆和平解放时,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贫苦不堪。1952 年,毛泽东主席向 10 多万驻疆部队官兵发布就地转业命令:" 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一座“军垦名城”的前世今生 - 2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1954 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开启新中国屯垦戍边新篇章。

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一件打了 296 块补丁的军大衣令人动容。这件 " 镇馆之宝 " 的主人是老军垦战士王德明。当年为了节约资金,王德明和战友们从不主动要求领取新军装,他们把已经磨烂的军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一个个补丁,见证了军垦战士艰苦奋斗、筚路蓝缕的历史岁月。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一座“军垦名城”的前世今生 - 3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中的这件军大衣,是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兵团从成立之日起就遵循 " 不与民争利 " 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白手起家,开垦耕种,兴办工业。

这支不拿军饷、不穿军装、永不换防的队伍,在茫茫沙海中开辟绿洲,在亘古荒原上创造奇迹。兵团人就像大漠胡杨一样,不论环境多么艰苦,都能顽强扎根,荫泽一方。据统计,新疆每 3 亩耕地中就有 1 亩是兵团开垦的。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在兵团,兵团棉花单产多年保持全国纪录。

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说:" 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为国戍边代代传

" 家住路尽头,屋在边境旁;放牧为巡边,种田是站岗。" 这是 " 七一勋章 " 获得者魏德友守边生活的真实写照。50 多年来,他在新疆毗邻边境线的无人区巡边放牧,总里程达 20 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 5 圈,是边境线上的 " 活界碑 "。

1964 年,24 岁的魏德友响应国家号召,从部队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他与妻子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他们的家被称为 " 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2017 年,魏德友的二女儿也成了一名护边员。从此,一家三口驻守在祖国边陲,用脚步丈量祖国的边境线。

2014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说,兵团成立 60 年来,广大干部职工扎根新疆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发挥了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的战略作用。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一座“军垦名城”的前世今生 - 4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中的铜像雕塑。(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新疆陆地边境线漫长,戍守边防是国家赋予兵团的重要职责。兵团从组建开始,就是一支高度组织化的准军事力量。多年来,兵团坚持亦兵亦民、劳武结合、兵民合一,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新疆社会稳定、打击暴力恐怖犯罪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2020 年 9 月,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 加强维稳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兵团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更好发挥特殊作用。"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力推进深化改革,不断释放体制特殊优势和发展活力,吸引年轻人投身新时期兵团事业,汇聚成维稳戍边的磅礴力量。

军垦新城耀边疆

"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 ……"

上世纪 50 年代末,诗人艾青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在这里生活了 16 年。他亲眼看见短短几年在荒凉戈壁上崛起一座军垦新城,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年轻的城》。

这座比共和国小一岁的城市,完全由军人选址、设计和建造。第一代兵团人喝盐碱水、睡 " 地窝子 ",靠人拉肩扛打造出了一座现代化新城。曾经的戈壁荒凉之地成为生态宜居之城,先后获得联合国 " 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城市 " 迪拜奖、首届 " 中国人居环境奖 "" 国家园林城市 "" 国家森林城市 " 等称号。

如今,在天山南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有 11 座建制城市。这些从戈壁荒滩和边防沿线崛起的城市,是兵团人维稳戍边的坚强堡垒。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一座“军垦名城”的前世今生 - 5

△ 2022 年 6 月 30 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 105 团种植户正在复播大豆。(图 / 视觉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兵团的存在和发展绝非权宜之举,而是长远大计。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加快从 " 屯垦戍边 " 向 " 建城戍边 " 转变,推动形成以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发展新局面。

斗转星移,山河重塑。在占中国六分之一面积的辽阔疆域,兵团人铸剑为犁,代代坚守,为党和人民筑造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也为中国奇迹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监制丨申勇 赵雪花 龚雪辉

主笔丨侯艳

播讲丨黎春

音频制作丨杨琛 周天纵

责编丨郁振一

视觉丨陈括 张晶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