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25.7°C-27.3°C
澳元 : 人民币=4.86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广州国家版本馆开放!亮点逐个数

2022-08-01 来源: 搜狐时尚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当接到广州国家版本馆建筑设计任务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要让这座坐落于广州的中华文化殿堂实现与岭南山水的高度融合,体现中华文化的传统,又兼具岭南文化底蕴、凸显时代气息。最终,广州国家版本馆设计理念敲定——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

▲广州国家版本馆开馆。

流溪河水萦绕的前广场,五岭造型的馆名石,书卷理念的文沁桥,“植根中华”的格木古树,厚重雄伟的“文明基石”……广州国家版本馆整体布局依山就势,层次递进,传承中华传统礼轴形制,四周环绕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岭南园林,打造为传世经典的中华文化殿堂形象。

7月30日,广州国家版本馆举行开幕活动,新快报记者采访了何镜堂院士,他从文化性、地域性、时代性三个维度解读了建筑的设计理念、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质。“整个建筑是版本馆的第一件展品。”何镜堂说,这是一个既有世界眼光、又有中华风貌、还有时代特色的建筑,希望大家通过它看到我们国家的深厚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

▲红色印记 映照初心——红色广东专题版本展。

藏于名山

融合中华制式与岭南特色

广州国家版本馆建筑以“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为总体设计理念,融合中华制式与岭南特色,从礼乐格局、大国气象、岭南风物、地域气候等角度对岭南传统建筑工法进行现代化转译。

何为中华制式?“广州国家版本馆是中华文化的典藏库,也是文明种子的基因库,它必须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何镜堂表示,广州国家版本馆的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殿堂式建筑风格,和古代的学宫、书院、庙宇一样,均有一个完整的建筑空间序列,即“礼制”的体现。

从整体建筑布局来看,广州国家版本馆坐北朝南,背靠凤凰山,面朝流溪河,建构清晰。沿着中轴线拾级而上,文沁桥、文沁亭和主楼文沁阁贯穿成线,西侧为展览场所,东侧为研究机构以及办公生活区,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广州国家版本馆的设计既体现中华文化传统,又兼具岭南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我们从岭南的古建筑中汲取创作灵感,如提炼镇海楼、中山纪念堂等建筑元素,从中得到启发,将之与新的时代精神融合。”何镜堂说。

“中国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谐共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何镜堂借鉴岭南园林营造手法,让建筑群与周边山水高度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人们一眼看去,整个建筑群是中国的,是岭南的,是时代的,我想我们做到了。”何镜堂希望,这座位于凤凰山麓、流溪河畔的文化地标,能够藏于名山,传之后世。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接受媒体采访,阐述广州国家版本馆的设计理念。

岭南印象

从镇海楼中提取创作元素

作为广州国家版本馆的主体建筑,文沁阁主楼如何提取“岭南印象”?何镜堂解密道,文沁阁主楼设计从始建于明代的广州镇海楼(俗称五层楼)中提取元素,推陈出新,“从外面看文沁阁与镇海楼一样都是五层,有着高高翘起的飞檐,实际上文沁阁内部有着七层构造。”

文沁阁内部的七层构造,分别是名为“文明基石”的下中庭与名为“面向未来”的上中庭,寓意历史与未来的连接。负一至四层运用大块石头造型错落堆叠,象征中华文明基石累积高耸。五到七层为上中庭,特别在七层设计了一个宽敞的瞭望观景平台,放眼望去,远处的群山尽收眼底。

就着文沁阁主楼的设计理念,何镜堂谈及了自己对岭南文化的理解,并对建筑设计理念进行了一个总结。在他看来,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南粤文化与海外文化在不断交融和碰撞中形成的,开放、包容、多元、创新、务实是岭南文化的特质,这种特质、性格也反映到了岭南建筑本身。

“我们团队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两观三性论’理论,即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设计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广州国家版本馆是对这一理念的充分实践,是体现文化、地域、时代三者完美融合的作品。”何镜堂说。

▲文沁阁负一楼的“千秋写印 华夏有章——中华版本概览”展区,在“传世”板块,通过实物造型与投影技术相结合,展现版本早期四阶段的形态。

水墨丹青

古树、建筑与池水相融相衬

文沁阁主楼前,格木古树苍劲挺拔、绿意盎然,与建筑相融相生。楼前池水清澈,缓缓流淌,倒映着古树与建筑,天光云影共徘徊。一阵清风徐来,水面泛起层层波纹,美不胜收。

“我特别喜欢水,水充满了灵气,水善万物而不争,包容万物,和岭南文化兼容并包的精神相契合。”何镜堂说,水池底使用黑石材质,黑如墨。池中还放置了一方来自肇庆的巨型端砚,希望借此营造出水墨丹青的意境,把建筑最美的一面通过水这面镜子展现出来。

为了让建筑、山水、自然更好地融为一体,在何镜堂的笔下,建筑的着色均为淡色,“浅灰、深灰和黑灰,与墨色相衬,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水墨世界”。

广州国家版本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保护项目原址中200多年的二级格木古树,对建筑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并组建由省林科院专家牵头的专家工作组,对古树生长状况进行实时保护、管养,让古树与建筑相融共生。

何镜堂说,在设计之初,他们便明确这棵树是整个建筑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最初布局的时候,这棵古树位于中轴线之上,为了建筑群与古树布局和谐,便决定把整个建筑群稍微向东平移了一些。

▲广州国家版本馆开馆现已收藏重点历史文献、岭南文化、侨批侨刊、票据票证、音响唱片、科学技术等各类特色版本20多万册。

保藏为主

建筑兼具实用与审美

广州国家版本馆担负着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重要使命,中华版本的保藏是其重要任务。广州地处岭南,多雨,天气炎热潮湿,因此广州国家版本馆的设计必须解决好遮阳、隔热、通风、防潮等问题。

“为此,我们从岭南传统建筑中汲取智慧。”何镜堂介绍道,建筑群的挑檐都很深,对遮挡岭南的阳光非常有效;借鉴岭南骑楼的传统理念,用现代手法设计了风雨廊,“整个建筑群都通过风雨廊连接在一起,提供了很多遮阴、遮雨的地方”。

此外,藏书的建筑均使用了双重混凝土,天花、墙面、地面等建筑内部六大面都夹着防潮防水层。整个建筑群还运用了许多现代、绿色的材料,造型简洁、大气,兼具审美与实用性。

▲伟大时代的印记——改革开放以来精品出版物专题展。

版本收藏

系统收藏影印版《文津阁四库全书》等珍贵版本

广州国家版本馆立足广东、辐射周边、放眼全球,着力构建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成就版本,以及岭南文化版本、港澳台版本、海外中华文化版本、外文精品版本、工业设计版本等特色版本资源体系。

据了解,广州国家版本馆现收藏了“原大、原样、原色”的影印版《文津阁四库全书》,收集了《四库全书》相关的《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库学”版本规模初具。征集到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影印本162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永乐大典》影印本62册,以及海外图书馆博物馆藏《永乐大典》影印本等,基本收齐现存各类《永乐大典》影印本。完整收藏《中华再造善本》第二辑及第一辑的大部分、《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等。

广州国家版本馆开馆现已收藏重点历史文献、岭南文化、侨批侨刊、票据票证、音响唱片、科学技术等各类特色版本20多万册(件)。

▲互鉴千年 融通未来——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版本展。

展览传韵

联袂打造世界级中华版本文化展示窗口

广州国家版本馆着眼“中国高度、世界广度、技术锐度”,从版本承载文化传承、支撑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出发,设置四个常设展览和三个专题展,联袂打造世界级中华版本文化展示窗口。

“伟大时代的印记——改革开放以来精品出版物专题展”:以改革开放历史发展为脉络,分“大地回春”“茁壮成长”“苍翠挺拔”“欣欣向荣”4个单元,把精品出版物作为伟大改革开放的时代注脚,以小切口、大视野,集中讲述改革开放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重点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千秋写印 华夏有章——中华版本概览”:以中华版本形态嬗递之序,从版本源流、材质更新、技术进步等角度出发,展示中华版本的演变历史,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红色印记 映照初心——红色广东专题版本展”: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脉络为线索,通过红色版本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广东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

“互鉴千年 融通未来——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版本展”:以时间为经、版本为纬,分为“海路绵延”“美美与共”“走向未来”3个部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各个历史时期留存至今的典籍、绘画、照片等版本,呈现波澜壮阔的文明交流互鉴史,彰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伟大倡议的历史底蕴和宏伟前景。

“时代留声 传世之音——中国黑胶唱片版本展”:以黑胶唱片为主,按内容分为经典红歌、传统戏曲、经典民歌、流行歌曲等主题进行展示,旨在让观众聆听传世之音,感受艺术的魅力,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岭南风骨——广东美术名家典藏作品展”:以广东美术的近现代发展历程为线索,以诸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黎雄才等名家巨匠以及林墉、汤小铭、李劲堃、林蓝等现代名家为重点,凸显广东美术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时代气象和创新精神,彰显新时代下广东文艺蓬勃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新气象。

“团圆——广式月饼文化专题版本展”:聚焦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佳节,以月饼盒、月饼票、饼模等为载体,在展示轻工业包装设计独特魅力的同时,展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中秋佳节的习俗,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家国情怀。

▲岭南风骨——广东美术名家典藏作品展。

数字展馆

全景式中华版本发展概览图卷让版本“活”起来

位于文沁阁负一楼的“千秋写印 华夏有章——中华版本概览”展区,以“穿越数千年的版本变形记”为展陈概念,在每一展览板块提取该时期代表性的中华版本形态为元素,从甲骨、竹帛、纸书到多元的数字化媒体,风格从厚重走向现代科技,全过程、全景式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中华版本发展概览图卷。

智慧版本馆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实现版本馆的智能化

智慧版本馆项目建设计划运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虚拟现实、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整套适合用于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互联网+的业务体系;实现版本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和管理等业务智能化,形成实体馆和数字馆相结合的智慧版本馆发展模式。

▲千秋写印 华夏有章——中华版本概览。

未来展望

打造四大中心,成为广东重要文化地标

未来,广州国家版本馆将围绕中华版本保藏、展示、研究、交流四大核心功能,认真做好版本资源征集保藏和特色版本资源体系建设,精心开展版本专题出版与研究,探索开展版本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打造中华版本区域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流中心,成为文化强省建设中高水平文化供给体系的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广东的重要文化地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实习生 张永奇

摄影:新快报记者 孙毅

编辑:赵静明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