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26.0°C-26.7°C
澳元 : 人民币=4.86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2017-04-26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1


昨晚(25日)开始,学而思广州分校组织了一次朋友圈集赞送优惠券的活动,随即引发一阵集赞旋风,瞬间攻陷朋友圈。学而思的集赞,简直成为了家长的刷屏趴。


昨晚被这样疯狂刷屏的举起你们的手来!!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2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3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4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5


突然间好像全广州的家长都在朋友圈集赞。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6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7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8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9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10


然而,说好持续一天的集赞活动,在今天(26日)上午近11点的时候,学而思广州学校发出紧急通告,提前至中午12点前结束集赞,原因是收到了有关平台的严厉风险警告。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11


今天下午,学而思培优广州分校回应称,忽视了此举可能违反微信朋友圈的管理条例,因此只好提前结束集赞活动,对由此带来不便深感抱歉。

“如果目前已经集赞成功,但还没有成功向小助手个人号提交朋友圈集赞截图的,请在2017年4月26日中午12点前,将以下内容以邮件的形式发送至邮箱:xxxx.我们将在收到您的邮件后,主动与您取得联系,并通知代金券领取的后续安排。逾期发送邮件无效。”


在叫停公告中,明确了后续代金券的申领渠道。


然而,提前结束集赞公告一发出,在家长群中马上引发了两种声音,一种是继续“吆喝”:“还差5个赞,求点,速来!”、“还差6个,求互赞”;还有一种是“骗子,浪费大家的时间,太过分了!”、“让我们成了传销分子!”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12


500元就能引起刷屏风暴?

家长说:随随便便可以省下500元

何乐而不为


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上午,朋友圈中有关学而思的声音此起彼伏。朋友圈有人发出了疑问,真的这么多人差这100和500块吗?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13


可是,看看求赞家长怎么想。昨天晚上,不少家长从最初的个人行为,甚至发展到抱团互助。“谁还要赞的,可私加哦,今天就和学而思杠上了。”


家长冼女士表示,自己的小孩在读二年级,一年级的时候报上学而思了,基本在里面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了,学而思肯定是要继续报读下去的,平时这样的活动很少,反正自己朋友圈好友多,随手一点也不费事,随随便便就可以省下100元,甚至500元,何乐而不为?这种集赞的方式,随处可见了,朋友圈也是见怪不怪了。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14


甚至有家长还说:

求赞成为身份的识别 

有家长担心成“异类”


由于孩子不在一个学校,而且年龄相差了三五岁,林小姐跟自己的部分大学同学只是互加了微信,平时很少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一起讨论。通过昨晚的学而思集赞活动,一下子冒出了很多学而思粉,“大家突然惊觉,原来你也在这里”,林小姐称,很多人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共同话题,除了互相点赞外,还讨论起学而思的学习心得。“这就是一种身份识别吧,本来我也不想在朋友圈中集赞的,但是看到大家都在集,一下子就有100多号人在集了,而且大部分人不到一个小时就集够100多个赞了,既然如此,多一个不多,我也在深夜时分加入了集赞大军。”


在家长刘小姐眼里,这场集赞,已经慢慢演变成家长之间的一场盛大趴体。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可以找到自己的同盟者,可以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甚至有家长发现平时一起上培训的同学家长没有发出集赞请求,还觉得不可思议,好心提醒。“璇璇妈,你是资深学而思家长啊,你怎么不加入呢?说不过去啊!”


“连老师都在群里要求点赞,求赞家长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初中全覆盖,这是何等疯狂,我们不加入学而思,真担心成为他们眼中的‘异类’了。”一位家长坦言,培训机构招收年龄不断下调,从幼儿园就要开始为培训做准备,开始在机构占坑,这是被机构裹挟着扎堆补习了。


家长游女士直接明了地指出,学而思这个营销桥段很不新颖,和他们的一贯的水准不符,那么多商家都用过的旧招,但到了学而思出马就成洪水猛兽了。关键问题在哪呢,为什么就有那么多家长选择学而思呢,是被学而思蛊惑了吗,应该是被自己的焦虑蛊惑了吧,当然也可以说是被教育政策绑架了。如果觉得学而思做法太没品,大家可以走微信申诉途径。“为了人情去点赞,就要为这个人情买单,如果你非常有个性,觉得真是无耻的饥饿营销,可以去微信申诉。这是个人的选择,没必要既要维护人情关系,又要吐槽自己内心的不满。”


机构:带来不便深感抱歉


不过,截至今天上午11点10分,有家长把集赞信息发到指定邮箱时,却遭遇到系统崩溃。退信原因是:收件人的邮箱容量严重超负荷了,接收功能处于罢工状态。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15


下午,学而思培优广州分校就本次“刷屏事件”回应称,低估了大家对学而思的热情,也忽视了此举可能违反微信朋友圈的管理条例,因此只好提前结束本次集赞活动。由此带来不便深感抱歉。


反思

疯狂学而思:教育有病,家长学生吃药


关于家长如何疯狂地追捧学而思,南都君曾做过报道回顾戳→→疯狂的培训!家长定闹钟“秒杀”名额,孩子在考场从头哭到尾……重点学校校长说:只能妥协)。


这次的刷屏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16


可是,这次刷屏的本源是什么?为什么一家教育机构的老套做法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效应。看看南方都市报在2016年11月17日刊登的一篇评论,我们应该反思什么。


近日,有媒体以“疯狂学而思”为标题,对小升初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口诛笔伐,论者甚至列举了学而思“四宗罪”:绑架之罪、抢位之罪、奥数之罪、逼迫之罪。


其实,这轮风波令人奇怪。在整条利益链中,培训机构是最不该被谴责的,它比家长还不该被谴责。小升初课外培训机构的乱象,根源于小升初的乱象,根源于教育乱象本身。学而思作为一个市场培训机构,有何能耐“绑架”、“逼迫”家长及学生,甚至学校及教育部门?“抢位”也许是“饥饿营销”,但背后是市场认同在支撑;至于“奥数之罪”更是离谱,一个市场培训机构何来掌握、定义教育评价的权力?


应试教育折磨中国社会多年,教育当局似乎也一直高喊改革甚至推出许多诸如以“公平”、“减负”等为名的教育政策试图改变现状,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情况不仅没什么改善甚至愈演愈烈。


讨论这个问题必须回到中国教育的本原。对中国老百姓而言,教育除了满足求知欲外,更多的是为他们提供了向上层社会流动也就是个人晋升的机会,有时候甚至是唯一的机会。这与中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是同质的,只是头衔、特权被现在的学位和文凭所取代。


但是,当下中国社会的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是不公平的——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甚至到研究机构。所谓的名校、重点学校,从来就不是教育及管理的结果,而是政府和社会偏爱、分配不公的结果。不要以为现在的民校是真正的民校,王则楚先生曾说过,公办民校其实意味着国有资产流失,因为这些民校借助原有公办名校的名气、资源进行办学,收取高额学费———而公办名校的名气与资源,本身就是政府公共资源投入的结果,应该严格属于国有资产。可惜现在赚的钱,不是进入国库,而是进入了私人的腰包。


王老先生的论断能不能成立,见仁见智,但这多少揭示了一些事实。所以说,进入名校(公办名校、公办民校)、重点学校,表面上看,是为了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管理,实质上是享受到更多的公共资源。这样,事情的逻辑就必然变为:要进入好的大学,首先就要进入好的高中。从小的时候开始,为了不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学生就要好好学会考试。


回过头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考试除了是衡量受教育者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或者说是让他们进入新的教育体系接受教育的门槛标准,更重要的意义是,它直接意味着获得更多的公共教育资源。除了极个别人可能凭借身份以保证自己享受到最大程度的公共教育资源之外,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考试就是自己在这场争夺公共教育资源的“战争”的工具和武器——知识从来就不是一种价值,而变成一种工具。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17

2016年11月3日19:55,学而思环城北路教学点,一位父亲背着右脚受伤的儿子回教室。 都市快报记者 葛亚琪 摄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我们不怀疑教育当局在“减负”改革上的决心,即便真的在学校教育系统内去“减负”,为了在这场争夺公共教育资源的“战争”中取胜,作为家长“理性”的选择便是:尽可能给自己的孩子学更多的“知识”,而选择“知识”的标准当然要无条件接受考试内容的“规训”。通俗地说,即便教育当局为了减负规定不留一个字的作业,家长为了保证孩子考上所谓“理想”的学校,只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比他的同学做多一道题。


这样不难理解,为何广州小升初在2013年以“减负”为名取消联考后,学而思机构突然火爆。教育政策制造出畸形的需求,培训机构嗅到了商机迎合需求而赚取更多利润。当然,这里面是否存在机构与学校之间的利益交换或者默契,这种指控作为怀疑本身,或无可厚非,但需要更多细节证据的呈现。


所以,基本上可以断言,教育评价体制、教育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不变,没有疯狂的学而思,也会有疯狂的“思而学”。


作者:苏少鑫(媒体人)

摘于南方都市报2016年11月17日早茶版


文末,再看来一篇广州四年级学生李思彤给“南都杯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的投稿,他谈到了作为学生对课外辅导班的看法:


小小年纪的我们就成了父母攀比的工具,谁家孩子在某项比赛中拿奖了?谁家孩子考上了重点中学了?这是家长们经久不衰的谈论话题。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脸上有光,于是你们就不停地给我们报各种辅导班,还美其名曰:全面发展。爸爸妈妈,请问你们真的是为了我们的发展考虑吗?社会上各类比赛层出不穷,今天科技比赛,明天奥数比赛,在家长们看来,为了上名校,必须有奖项,这是孩子能挤进名校的敲门砖,为了不和其他孩子拉开差距,只能不停地报辅导班,毫不考虑我们的感受,填鸭式地向我们传输知识。爸爸妈妈,我们真的很累,求你们放过我们,我只想在这美好的童年里,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不求甚解地奔跑于各种辅导班。


可在框内上下拉动读完全文

↓↓


一个小学生的诗与远方

——谈课外辅导班,孩子怎么看


常听大人们谈论诗与远方般的理想生活,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每天却被铺天盖地的课外辅导班压得喘不过气来。我身边的朋友和同学,有过半数以上的人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他们每个周末,甚至周一至周五晚上,时间都被排得满满的。最近网上流传一篇名为《疯狂的学而思》的文章,引起了家长和教育专家们的热议,可是,上面并没有我们孩子的发声。有谁能够真正听听我们孩子作为当事人的心声和看法呢?


为此,我对我身边的四位朋友做了调查。


我的好朋友L,在广州一所普通小学就读。她的成绩中等,父母为了提高她的成绩,用整个周六的时间给她报了语、数、英三科的补习班,再加上拉丁舞的兴趣课,她的周末并不轻松。


我问她:“你觉得学习快乐吗?上补习班快乐吗?”


“学习一点也不快乐,补习班一点也不好玩。”她回答得很无奈。


问及原因,她说,她的学习就是要上补习班,而补习班每堂课一上就是三个小时,那么枯燥,何来的快乐?她还告诉我,平时作业做完了,还要加一大堆附加作业。刚开始,她为了争取时间休息,做作业的效率很高,很快就完成了附加作业,结果,换来的竟然是更多的附加作业!从此,她对学习便没有了动力。补习班把她的课余时间占满了,假期的时间甚至比上学时间还要紧张。最后,她总结道:“我的童年时光只停留在幼儿园!”


的确,每个孩子的幼儿园时光都是无忧无虑的,除了玩还是玩,哪知道什么“补习班”呢?一到小学,很多家长就逼着孩子上这上那,没有空余时间给孩子玩游戏,那幼儿园时光必然成了孩子们最美好的回忆和最强烈的渴望了。


我的好朋友M,在广州另一所普通小学就读。他是班上的优等生,父母为了能让他上一所有名的初中,给他报了奥数培优班。除了奥数,他还报了两项体育类的兴趣班,他的时间还不算很紧。


他跟我说,上培优班是自己自愿的,他认为学习很快乐,上培优班也很快乐,因为学到东西后会很有成就感。他喜欢上培优班的原因有三条:1、可以多交朋友;2、能学到更多知识;3、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我问他:“上培优班占用了很多自由的时间,你觉得值得吗?”他认为,目前这些自由时间的减少不大影响生活,值得牺牲。他还觉得,课外学习并没有浪费时间,因为课外拓展能让人掌握更多知识。


以上是我对两位特别要好的朋友进行的调查。一个觉得不快乐,一个觉得快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关键在于“成就感”!针对性的、适量的课外课程会让孩子产生成就感,而不堪负荷的课程则不会。让孩子缺乏成就感的补习班会使人难以发现学习的快乐,进而失去学习的动力。接下来,我对两位上名校的朋友也进行了调查。


H在我市越秀区某著名小学上学,为了初中可以上名校,她妈妈对她的学习和音乐特长两手抓,除了语、数、英各项课外辅导班外,还学习钢琴和长笛,每周要上8堂课外课,忙得不可开交。她这种情况在她班上属于普遍现象。


谈及感受,她觉得这样的学习生活很快乐,上培优班后很有成就感,所以也很愿意上。课外辅导班是父母征得她同意后报的,她觉得为学习牺牲自由时间是值得的。但看出来,她的学习热情不及M.


我的另一位朋友Z上的是深圳市一所名校,作业特别多。他的周末和所有假期,包括国庆和五一这样的小长假,时间几乎被课外辅导班占满,周一至周五还请老师“一对一”辅导作业。


对我的问题,他回答得很中性化。“学习快乐吗?”“还行。”“上补习班快乐吗?”“还行。”“为什么?”“好玩。”简短之中,隐隐透着迷茫和麻木。他认为上课外辅导班没有浪费时间,因为那是理所当然的。


听说,由于学习任务重,他经常晚上12点左右才能睡觉,而他,不过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仍然觉得“理所当然”,所以,可以理解这种情况在他身边的普遍性。


这两位读名校的朋友对学习及上课外辅导班的观点,没有我之前设想的那么“完美”,他们在这方面的积极度远远没有第二位朋友M那么高。综合对比,可以看出来,我们孩子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处在人人奋发向上的学习环境中,确实有助于推动学习的自觉性。但是,过度紧张的学习氛围和过重的学习强度,又会削弱学习的乐趣和热情。


大人们常说童年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是欢乐的海洋。在我看来却不尽然,每天匆匆忙忙上下学,背着重重的书包走出校门,然后又径直走进了辅导班的大门,晚上带着课内和课外的作业,埋头苦做,十一二点才能安然入睡是常态。早上六点又从睡梦中被父母拉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开始洗漱、吃饭、上学,每天就像设定了程序。我想说:爸爸妈妈,求求你们,给我一些自由的空间,我渴望无忧无虑、多姿多彩的童年,想有自己的童年回忆。课外辅导班真的那么重要吗?你们宁愿牺牲我们的快乐,趋之若鹜地报班?


再来看看我们的父母,每天上下班,辛苦地挣钱养家,周一忙到周五,好不容易挨到了周末,可以好好休息了,你们却为了给我们报一个小有名气的辅导班,不惜设定闹钟,早早起床去辅导班排队,盯着手机APP,时刻关注辅导班的招生信息。爸爸妈妈,你们太辛苦了!周一到周五你们为了工作紧绷神经,周末本该好好放松一下,你们却再一次让自己高度紧张地去抢报名名额。请问你们这么辛苦,有征求过我们的意愿,询问过我们的感受吗?望子成龙,天下父母心,我们能理解,可是,你们能不能不要把你们大人的意愿强加到我们小孩子身上,不要为我们设定发展轨道,请尊重我们,让我们呼吸自由的空气,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最后再来看看我们的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早已改变了通过求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初衷,功利心已蒙蔽了人们的双眼。小小年纪的我们就成了父母攀比的工具,谁家孩子在某项比赛中拿奖了?谁家孩子考上了重点中学了?这是家长们经久不衰的谈论话题。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脸上有光,于是你们就不停地给我们报各种辅导班,还美其名曰:全面发展。爸爸妈妈,请问你们真的是为了我们的发展考虑吗?社会上各类比赛层出不穷,今天科技比赛,明天奥数比赛,在家长们看来,为了上名校,必须有奖项,这是孩子能挤进名校的敲门砖,为了不和其他孩子拉开差距,只能不停地报辅导班,毫不考虑我们的感受,填鸭式地向我们传输知识。爸爸妈妈,我们真的很累,求你们放过我们,我只想在这美好的童年里,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不求甚解地奔跑于各种辅导班。


诗与远方般的生活,你们大人向往,我们小孩子何尝不向往呢?在这无忧无虑的年纪,课外和小伙伴们一起肆无忌惮地戏耍,一起无拘无束地在野外疯跑,一起踢一场球,一起玩可爱的玩具……这就是我们诗与远方般的生活,如此简单,却又遥不可及。



南都记者 梁艳燕

另据南都君综合


* 公众号如需转载南都君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18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19


范雨素是谁?突然刷爆你我的朋友圈!她的自述让众人泪目


你可能被看光了!游泳池、按摩馆,内衣店的监控视频正在网上直播……


大学四年都单身是一种什么感觉?扎心了……


为了省下500元,昨晚朋友圈经历了一场求赞大风暴! - 20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