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22.9°C-25.1°C
澳元 : 人民币=4.86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此人与蒋介石同名,是台湾官衔最高的汉奸,生在台湾,却死在大陆

2021-09-16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国家荣誉感是每一个国家公民内心中的尊严,不容任何外来思想、强权所践踏。所以,在我国近代史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青年,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付出一腔热血,哪怕牺牲也要让中国站起来。

这些爱国青年是我们的榜样,但是除了爱国青年外,我国近代也涌现出了许多汉奸头子。他们为了一己私欲,卖国求荣,将国家利益抛于脑后,失去了国民尊严,令人唾弃。

此人与蒋介石同名,是台湾官衔最高的汉奸,生在台湾,却死在大陆 - 1

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位汉奸最为特别。他不仅与蒋介石同名,并且还是台湾官衔最高的汉奸。他是谁?为何又会沦落成为汉奸?

这位与蒋介石同名的汉奸,名为谢介石。谢介石出生于1878年的台湾,在当时,人们还在接受老式文化教育,对于清政府有着莫名的忠诚,谢介石也是如此。谢介石的童年算是无忧无虑,直到清朝覆灭,他所接受的教育使他难以接受这一现实。

此人与蒋介石同名,是台湾官衔最高的汉奸,生在台湾,却死在大陆 - 2

1917年,张勋发动了复辟运动,谢介石也是参与者之一。正是这场运动,让谢介石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清末皇帝溥仪,并且深得溥仪喜爱。有了溥仪这条线,谢介石的仕路越来越顺畅。

当时,清政府已经被推翻,而日本想要以名正言顺的理由占领中国,就傀儡溥仪创建了伪满政府,谢介石在当时任职伪满政府的外交部长。

这是谢介石官运生涯的高峰,也是权利最大的时候。

此人与蒋介石同名,是台湾官衔最高的汉奸,生在台湾,却死在大陆 - 3

谢介石在担任伪满政府外交部长期间,他做出了许多出卖祖国的事情。首先在日本人面前阿谀奉承,十足大汉奸模样,帮着日本人做了许多坏事,还曾被任命为满洲驻日特命全权大使。其次,对于马占山等民族抗日英雄,谢介石多次劝说归入伪满政府,立下了大功。

可以说,谢介石的后半生,全完是在为日本人工作着,绝对是中国一等一的大汉奸。然而这还并不是最过分的,最令人气愤的是,在他的怂恿下,谢介石5000多名台湾同乡纷纷投靠伪满政府,当了汉奸。

此人与蒋介石同名,是台湾官衔最高的汉奸,生在台湾,却死在大陆 - 4

对于爱国青年来说,谢介石所做的一举一动都是卖国求荣的可耻行为。

他与蒋介石同名,但是丝毫没有蒋公的气魄,让人所不齿。

在当时,谢介石被非常多的人唾骂,但是却还有一小批人,他们却是谢介石的忠实追随者。

谢介石的忠实追随者就是他的同乡了。谢介石来自于台湾,当他发达后也曾衣锦还乡过,同乡的人看到谢介石现在混得这么好,都纷纷羡慕。谢介石也说可以带着同乡们来到伪满政府发展。

此人与蒋介石同名,是台湾官衔最高的汉奸,生在台湾,却死在大陆 - 5

有些人也许是为了活命,也许是为了光宗耀祖飞黄腾达,就随着谢介石来到了伪满政府,当起了汉奸。足足5000多位台湾同胞,在民族大义面前集体倒戈成为了可耻的叛徒、汉奸,谢介石在中间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为接受过教育的人,为什么谢介石居然毅然决然的成为了一名汉奸,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此人与蒋介石同名,是台湾官衔最高的汉奸,生在台湾,却死在大陆 - 6

甲午海战的失败让中国像日本签订了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在条约当中,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当时的谢介石年仅17、18岁。在割让台湾之前,谢介石学的是传统的教育,而割让日本之后,日本为了对当地人民进行思想同化,纷纷开始了日式教育。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谢介石学习到了日本以及日本的文化思想。当时自己的年纪已经不算小了,对于大是大非他还可以认知,但是对于国家荣誉感,谢介石没有那么多的感触,这也为他成为一名大汉奸买下了伏笔。

此人与蒋介石同名,是台湾官衔最高的汉奸,生在台湾,却死在大陆 - 7

在随后的日子里,谢介石当过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翻译官,也去过日本学习过法律专业,可以说还是博学多识的。1915年,谢介石曾经有过一次机会,可以加入日本国籍,但是被他拒绝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中华民国国籍,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站错队。

虽然国籍没有入日本,但他做的事情实在有违国家荣誉。如果谢介石有一腔热血,凭借他的学识,也许可以为国家做出一番贡献,但是他最终还是走了弯路。

此人与蒋介石同名,是台湾官衔最高的汉奸,生在台湾,却死在大陆 - 8

谢介石在日本战败后被捕入狱,作为一名头号汉奸头子,他本应该收到严厉的惩罚,但组织念他对东北抗联做出过贡献,最终仅关了2年便放了出来。1954年,谢介石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