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21.2°C-23.0°C
澳元 : 人民币=4.83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全套!

2021-10-15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全套!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一:

第一节中国新闻传播活动的溯源一、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远古的人们结群而居,共同生活,共同劳动,有了信息,需要互相沟通,因此也就有了传播活动。

(1)文字出现之前古代的传播手段

①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谣谚就是其中的一种。(特点:这种传播,受交通条件的限制,难以做到无远弗届,也经常因为传闻异辞而失实。)

②作为口头传播的辅助手段的,还有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烽烟、旗鼓通常用于军事)

③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就是木铎。这是别的国家的传播史上所没有的。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全套! - 1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二:

(2)文字出现以后,传播活动渠道更多,手段也更为多样化

①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和金石。甲骨除少量纪事外,多用于祭祀和占卜;金器多用于记录帝王诏书或国家常法;岩刻多用于颂德和纪功。

②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取了修筑驰道、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为社会传播的畅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③早在3000年以前的上古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集市贸易,同时也就产生了最初的商业广告。正因为古代的中国有着频繁的传播活动,因此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有关传播活动的记载。而且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不少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从事传播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保存至今的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纵横家及其他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就有不少关于传播功能、传播效果、传播心理、传播技巧、传播道德乃至于受众需求等方面的分析和论述。从某种意义来说,传播学的研究并不完全起始于西方,中国也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发祥地。

二、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

(1)两汉的传播活动

①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传车负责官文书和信息的传递工作。封建政府内部的信息传播体制日趋完善。面向全国臣民的政令发布工作,也日趋经常化和规范化,将法令和皇帝的诏旨公之于众广而告之的官方传播活动,在当时已经十分普遍。

②两汉时代已经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文字传播的载体,早期以竹和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有关的信息直接用笔墨书写在竹简、木简或绢帛上。造纸术发明以后,才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全套! - 2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全套! - 3

本文为节选>>>完整版载于攻关学习网!

(2)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

①三国魏晋时代是新闻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和社会舆情十分活跃和旺盛发达的时代。三国时代魏蜀吴三方的政治家们,都十分重视新闻传播,都具有比较强烈的信息需求,都十分关注对方辖区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人事变动情况等方面的动态,都十分注意搜集敌友我三方的相关新闻和情报。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的“消息”一词,在这一时期被广泛使用。为了能及时地获得信息和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魏蜀吴三国的驿传活动都深受当局的重视。

②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布告就是《三国志》和《三国会要》中所经常提到的用以“布告天下”的那种政府文告,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键颁的行政法令,以在固定地点悬挂或张贴为主。露布则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的,因此也被称为露板。内容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

③为了及时传递军事信息,烽燧这种传统的报警手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则有童谣和谣言。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舆情和民心的向背,其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后者在当时又被称伪言、妖言或诽谤,往往出自政治上的敌对方面,因此往往遭到当局的严厉查禁。

④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载体,是多元化的。既有包括木简、竹简、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全套! - 4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四:

早期政府官报的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

1.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及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这种雏形状态的官报,在当时并没有固定的名称,其性质接近于宋朝以后的“邸报”。

2.经由进奏院传发的这些报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章奏和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此外,这些报状还有以下一些特点,即:

(1)它是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传发的,其读者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

(2)它在行文上还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但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早于正式的官文书。

(3)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有的和收阅者有直接关系,有的并无直接关系。

(4)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一些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一些则是从他们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往往是他们的主官们相对关注的那一部分内容。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全套! - 5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五:

二、“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1)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所收的题为《读开元杂报》一文。这篇文章对“开元杂报”的外观和内容,都作了详细的描述。

(2)现在还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是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

进奏院状”的残页。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唐售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它们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3)这两份“敦煌进奏院状”还证实了唐代进奏院状的以下特点:

①没有报头,开端和结尾部分还保留着官文书的痕迹。

②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长官的。

③所有的信息都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

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以“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为代表的唐代的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和宋朝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它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一级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还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与宋以后的“邸报”还有一定差别。这些报状还残留有某些官文书的痕迹,但已不同于官文书,而属于一种由官文书向宫报转化过程中的传播工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十分近似于16世纪诞生于欧洲的“新闻信”,但它是由地方派驻首都的进奏官们负责传发的,带有一定的官方的色彩,时间也比作为西方近代报远祖的威尼斯的“新阊信”早诞生约800年。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全套! - 6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网课六:

三、唐代的其他传播活动

(1)唐代官方的传播活动,除了上述由各地进奏官传发的“报状”、“进奏院状”等之类的官报外,还有烽燧、露布、橄文、榜文和告示等。其中,烽燧、露布和橄文主要使用于军事方面,用以传递军事信息和声讨敌人。告示和榜文主要使用于行政和科举方面,用以宣传政令和公布中举人选。这在当时,都是人们政治社会生活中关注的焦点。

(2)唐代非官方的传播活动,主要有士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和民间的传播活动。他们所使用的传播手段,主要有书信、著述、赋诗等。以诗的传播范围最广,受众最多,影响最大。其中既有作者对时事对重大政治事件的记述评论和咏叹,也有他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其中蕴涵着大量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唐代的士人们非常擅长于用寄赠、抄传、唱和等方式来交换诗作,沟通和传播信息。在众多的交换手段中,题壁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

up注:本文为节选,找资料就看我动态!部分图片/内容上传受限请见谅!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