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22.9°C-27.3°C
澳元 : 人民币=4.85
凯恩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商业鬼才与科学顶流的王炸CP,造出市值2165亿IPO

2021-12-15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12月15日,百济神州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全球首家在纳斯达克、港交所和上交所三地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IPO发行价为192.6元/股,总市值超2165亿元。

这家被外媒称为“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名片”的公司,再次在资本市场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本轮IPO拟募资200亿元,也创下科创板开板以来生物医药公司的最高募资额。

此前,通过一级市场融资、IPO、定增及配股等方式,百济神州已经累计募资超过74.56亿美元。加上本轮的200亿元,百济神州的累计募资金额将达到776亿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百济神州的“承销天团”阵容堪称豪华,由中金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担任联席保荐机构及联席主承销商,此外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也是此次发行的联席主承销商。

据招股书显示,此次百济神州科创板上市所募集资金将用于药物临床试验研发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生产基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01商业鬼才与科学顶流的王炸CP

1976年,美国旧金山,一位28岁失业的风险投资家和一位40来岁的科学家相遇,就刚诞生不久的DNA重组技术如何商业化,相谈甚欢。随后,二人一拍即合成立基因泰克(Genetech)——一家顶级全球生物制药企业,就此诞生。

基因泰克先后研发出了人胰岛素、生长激素,更是凭着年销售超10亿美元的重磅药物赫赛汀,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标杆性企业。2009年,基因泰克以468亿美元的价格被罗氏收购。

而历史总有惊人相似的一面。

2010年,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北京,一个刚卖掉公司、处于休整期的华尔街精英和中国顶流科学家,一见如故。二人喝着啤酒,彻夜长谈后,也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打造“中国的基因泰克”,做全球最好的抗癌新药。

2010年底,他们在北京昌平创办百济神州,取“百创新药,济世惠民”之意,英文名是Beigene,直译过来就是在北京创业的“基因泰克”,对标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生物技术公司——基因泰克,这家周期长达十年、投入26亿美元,能在成功率不超过12%,新药研发九死一生的传奇企业。

而在创立百济神州之前,王晓东王晓东已是生物医药圈的风云人物。他有三个代表性标签,一是“细胞凋亡领域几乎无可匹敌的人物”、二是“改革开放后获美国科学院院士的中国第一人”、三则“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

1985年,王晓东赴美留学,于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获取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师从诺奖得主Michael Brown 和Joesph Goldstein进行博士后研究。到1995年,王晓东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开始从事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 在这里,王晓东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他创造性揭示了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凋亡通路,首次发现了线粒体作为凋亡控制中心的分子机理,把细胞凋亡由线粒体的上游调节和下游执行通路连接起来。这彻底颠覆了一直以来对于线粒体提供能量和代谢场所的传统认识,对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意义非凡。

2003年,通过国际公开招聘,王晓东成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2004年4月,41岁的王晓东因在细胞凋亡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两年后又获“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这位科研工作者的骨子里始终有着“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偏执。

而另一位创始人欧雷强,则是美国典型的精英创业者,被媒体成为“商业鬼才”。欧雷强拥有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本科和斯坦福大学的MBA学位。毕业后,欧雷强在麦肯锡工作5年,业务涉及给中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正是这份90年代初期工作经历,让他对中国有了初步接触。 离开麦肯锡后,欧雷强做过医药公司的高管,创办并成功出售电信消费研究公司Telephia,2005年,他回归生物制药行业,在北京创办了专注研发外包的保诺科技。公司就在王晓东创办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附近。

凭着对中国市场的多年了解,欧雷强认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每年新增430多万癌症病例,治癌药物却严重依赖进口,市场需求很大,足以支撑一个强大的产业。于是,他成功说服王晓东选择在中国创业。

达成共识后,两人合力筹集3200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联合创办百济神州。王晓东负责科研,欧雷强负责管理和运营,这对科学家+企业家的强强CP就此诞生。

02创新上高举高打,成资本宠儿

如何在强手如云中做到全球最好?百济神州从一开始制定的策略就是:高打高举。

战略上,不独攻一种药物,从小分子靶向化学药和大分子免疫抗肿瘤生物药两个方向布局新药研发项目,10多个新药同步布局研发;战术上,重金从默沙东、辉瑞、强生等跨国企业中聘请管理、研发骨干;装备上,投资亿元购置全球最好的仪器设备,建立一流实验室。

成立后的第二年,百济就启动了两个项目的研发:一种是BRAF抑制剂(BGB-283);另外一个是一种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BGB-290)。然而,还没产出造血产品,32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在高消耗的新药研发上,第一笔资金很快就消耗殆尽。

彼时的中国是仿制药的天下,做全新药物的公司寥寥无几。投资人对新药领域的普遍态度是“看不懂,也烧不起钱”。为了筹钱,欧雷强不得回去美国,半年后,医药巨头默沙东为其提供2000万美元投资。

2012年2月,百济启动了PD-1项目Tislelizumab(BGB-A317)的研发,同年7月,启动了BTK抑制剂Zanubrutinib(BGB-3111)的项目。“四管齐下”的结果是钱很快又花完了。

好在这时德国老牌制药企业默克递来了橄榄枝。2013年,默克合计出资4.65亿美元先后购买了百济神州研发的两个靶向型药物BGB-283和BGB-290的海外市场研发和销售权,两项协议还包括未来在取得净销售收入基础上达两位数百分比的提成,这一交易创造了我国新药研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为百济神州解决了早期营收问题。

此外,跟默克的合作也让百济神州在资本市场上迎来转机。2014年和2015年百济顺利完成了两次股权融资,分别为7500万美元和9700万美元,汇聚了Baker Bros. Advisors、高瓴资本和中信产业基金等国内外顶尖投资机构。

直到2015年,国家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对药品审评和审批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破除政策掣肘,为国内创新药领域释放生机。行业迎来久违的春天,大批创新药企扎堆冒出,资本开始大量涌入,仅一年时间,国内共发生VC/PE投资366起,涉及金额292.08亿元,这也被称为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元年。

百济神州也开始在资本市场上大放异彩。2016年,百济神州登陆纳斯达克,首日收盘价比发行价上涨18%,市值8.5亿美元,募资1.58亿美元;2018年,百济神州又顺利登陆港股,IPO募资金额达到9.02亿美元;2020年7月,百济完成20.8亿美元的股权融资,创下全球生物科技领域股权融资纪录。

不过在王晓东眼里,真正脱胎换骨的转变是在2017年。这年7月,新基公司以13.93亿美元获得百济PD-1在亚洲(除日本)之外的全球授权,并以1.5亿美元溢价收购百济5.9%的股权。 几乎一夜之间,百济神州股价由40多美元垂直拉升至70多美元。此后,这家中国企业股价一度涨至10倍,市值超百亿美元。

据统计,自2010年成立以来,百济神州累计融资额超过40亿美元。其中高瓴资作为资本伯乐,几乎覆盖了其整个生命周期的8轮融资,也是百济神州在中国唯一的全程领投人。刚刚公布的高瓴资本三季度持仓信息,在百济神州的持有市值升至了第二位。

03手握多张“王牌”,瞄准全球市场

进入2019年,百济神州也终于等来可以坐收成果的时刻,然而意外却比以往任何年份都多。6月,百时美施贵宝(BMS)收购新基波及百济神州,前者拥有自己的PD-1产品,并购前,双方终止PD-1替雷利珠单抗的全球合作,导致百济神州暴跌20%。

2019年9月5日,一家名为“美奇金”的做空机构质疑百济神州,称其虚增销售收入、广州工厂建立不合理、存在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问题,再次将百济神州股价拉下。

直到2019年11月1日百济神州与世界第十大药企安进达成合作协议,后者以约27亿美元现金收购百济神州20.5%股权,负面情绪开始消解。目前,安进是百济神州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0.5%,其后五位是Baker Boss.Advisors LP的联属实体(16.32%)、FMR LLC(7.9%)、HillhouseCapital的联属实体(7.72%)、The CapitalGroup Companies(7.11%)与欧雷强(8.46%)。

随后,两款立项于2012年的项目(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和PD-1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先后获批,其中,泽布替尼作为首个获得美国FDA批准的中国创新药,也让百济打破了国内创新药出海零的突破;而与诺华合作的PD-1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创造了迄今为止中国药物授权交易首付款和交易总金额最高的合作记录。

随后,2020年12月,百泽安和百悦泽,以及由安进公司授权的安加维(地舒单抗注射液)一同被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百泽安自从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患者需求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上半年,百泽安实现收入1.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7.8%,对于百济神州的整体产品收入贡献达50.6%。此外,百悦泽上半年实现收入6451.3万美元,同比暴增738.8%。

2021年5月,百济自主研发的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获批上市,成为国内获批上市的第4款PARP抑制剂,这也是百济自主研发的第三款药物。百汇泽上市仅短短一个月,就已经实现收入222.1万美元。

招股说明书显示,百济已拥有3款已上市自主研发药物、8款自主研发临床候选药物以及36 款处于临床或商业化阶段的合作产品。

然而,尽管百济神州作为头部药企,手持FDA和NMPA双认证,具备跟国际巨头合作的商业化能力,并有着像高瓴资本这样的雄厚资金支持,其自成立11年以来还从未盈利。

2021年上半年年报显示,百济神州实现收入7.56亿美元,同比暴增542.2%,但归属于百济神州的净亏损依然高达4.14亿美元,尽管同比收窄了40.8%,深陷卖的越多亏得越多的泥沼。本次科创版上市,百济神州拟募资200亿,主要用途为药物临床试验研发和补充流动资金。

与去年相比,百济神州的销售和行政费用开支同比增长79.3%至1.14亿美元。庞大的销售团队规模,并持续投入高昂研发费用,连续四年继续占比总收入的90%。加之,百济神州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大规模临床试验也是另一烧钱风口。但近十年来累计亏损高达130亿,也不禁引来市场的种种猜忌和质疑。

但资本市场仍然给予了超高的肯定和期待,目前公司估值已经有2300多亿元,超过了港股的中生制药和翰森制药,直逼恒瑞。要知道恒瑞年收入277亿,中生制药236亿。也许看重其其超强的研发能力,市场给予了完全不同的估值水平。

2021年8月,百济神州在全球研发日投资者电话会议中最新公开的产品管线与研发版图显示,百济神州正在进行的超50项临床前项目中,多个研究项目具备“同类首创”潜力;已有11款自主研发药物在内部团队的推动下进入临床或商业化阶段,包括具备差异化乃至“同类首创”潜力的候选物,如Ociperlimab(TIGIT抗体),BGB-11417(Bcl-2小分子抑制剂),BGB-10188(PI3Kδ抑制剂),BGB-A445(OX40抗体),BGB-15025(HPK-1抑制剂)和BGB-A425(TIM3抗体)等,其中多款管线正在陆续进入关键性临床阶段。

另一方面,随着2015年药审制度改革拉开序幕,创新药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中国生物医药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也吸引了国内外资本的纷纷涌入以及大量全球顶尖科学家和海归人才相继回流。

如今,中国创新药专利数量在全球占到了第二位,在第二梯队里面超过了日本、英国、德国这些传统的制药大国,创新生态已初具规模。而百济神州作为我国创新药中的“王牌”,在国际上已得到了一定认可,出海业务有望成为业绩增长第二极。

百济神州也表示,公司是全球布局,在不远的将来,来自海外的收入会超过中国市场。在商业化规划中,不仅要跑通国内市场,还需要跑通国际市场。这一解答或许也能回应市场对于医保控费等重要政策对药企业绩影响的担忧。

对此,高瓴创始合伙人、联席首席投资官易诺青十分看好百济神州的未来发展,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百济神州从创立的第一天起就坚持做最好的科学和最高质量的创新药,研发上只做全球最优或最新,公司内部研发的几十个临床中和临床前管线项目都是这个标准。这是我们坚持长期持续投资百济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更重要的是,百济对“中国创造”和原发创新的追求,与高瓴“重仓中国”的决心不谋而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若风,编辑:吾人,36氪经授权发布。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